原标题:朱棣,用永乐盛世告诉世人,自己才是皇位的最佳人选
前言:
永乐盛世是指在明成祖朱棣掌权明王朝政Q期间出现的盛世,它被称为明初三大盛世之一,也是中国封建历史上最为强盛的盛世。明成祖朱棣虽然是凭借造反当上的皇帝,但不可否认的是,他确实是一位当皇帝的好手。
明成祖朱棣在位期间,他大力发展经济,努力开疆拓土,使得明朝在短短十几年内就从“靖难之变”中走出来,并且一路走向强盛。
在朱棣统治期间,明朝的经济、军事、文化都得到了极大的发展,甚至在很大程度上来说,朱棣所创下的“永乐盛世”已经超越了朱元璋洪武年间所创下的“洪武盛世”。
永乐大帝的国土情怀
1、从战火中走来
在朱元璋的众多儿子之中,最像朱元璋的,就是朱棣。和朱元璋一样,朱棣也是在军营中成长的,只不过不同的是,朱棣在年龄极小的时候,就已经在军营中生活,所以,对于军事、战争、国土这些东西,朱棣对它们的情怀比起朱元璋来,只有过之而无不及。
是的,这几乎是一种印刻在骨子里的东西,对于每一个在战火中长大的人来说,国土和版图这种东西,似乎比他们的生命都重要,他们愿意为之而奋斗终生,甚至在必要时,他们可以付出生命。这或许也合理解释了为何雄才大略君主往往都是成长于军营中,并且在拿到皇位之后都十分痴迷于开疆拓土。
2、版图辽阔
永乐时期,明朝的国土面积十分辽阔,历史有记载,朱棣在位期间曾经6次出征,开拓明朝土地,当时每年向中国进贡的国家超过了30个,明朝的版图东起朝鲜,西到吐蕃,南至安南,北至大漠,当时的明朝国土已经达到了990余万平方公里。或许有的人会不理解,国土辽阔和盛世有什么联系呢?
翻遍古今中外历史,会发现这样一个规律,历史上的每一个盛世,每一个帝国,他们都基于辽阔的土地,因为对于一个封建王朝来说,辽阔的土地意味着能够养活更多的百姓,而在封建时期,百姓就是国家财富和国力的来源。
3、朱棣的威严
朱棣在位期间,他通过数次北征,彻底打败了蒙古外敌,可以这么说,在对付蒙古草原上的外敌上,朱棣和他的前辈们(徐达、常遇春等)是一致的,他认为,能够征服蒙古勇士的,只有战争。
朱棣每次北伐,都有着一个共同的目标,那就是“打出100年和平”,为此,朱棣所采取的手段也十分有效,那就是彻底将蒙古部落赶到荒凉的漠北,让他们再也没有还手之力。
而事实上,朱棣确实做到了,在朱棣在位年间,他彻底击溃了蒙古的瓦剌等部落,使得这些部落在朱棣死后数年内,仍然对明朝边境胆寒,许多蒙古将领只要听闻到明军的马蹄声,就心生恐惧。从一定程度上说,在永乐时期,朱棣不仅仅是大明的天子,更是大明的守护神。
国富民强
朱棣掌权期间,大明国力再次回到了洪武年间时期的荣光,甚至在很多方面超过了朱元璋的洪武朝,朱棣在位期间,大明王朝无论是经济、政治还是文化、军事,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
这足以说明,朱棣确实是一位治国理政的好手,令人感到好奇的是,纵观朱棣的整个成长史,朱棣从小在军中长大,按理说应该很懂政治、懂治国,但事实上,他确实是一位“全才”。
1、“土豪”朱棣
朱棣在位期间,他对各级地方政府的要求极其严格,他严令要求地方官吏深入了解民情,发展地方经济,朱棣不仅是一位战争能手,更是一位治国奇才,他和父亲朱元璋一样,深知农民对国家发展的重要性。
1405年时,大明王朝全国征收税粮31133993石。如果我们按照当时一千万户的民户的数量来统计,可以说,这一年,明朝百姓每户平均纳税超过了三石,这是中国封建历史上少有的奇迹。
更重要的是,对于永乐朝来说,这不是一个特例,而是一种常态。此外,朱棣掌权期间,从永乐元年开始,军队卫所屯田的收入也持续保持在20000000石以上,由此可见,永乐朝时,明朝经济是多么的强大,而朱棣,也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土豪”皇帝。
2、农民的力量
对于封建王朝来说,农业是国家发展的命脉,因为它关系到一个王朝的兴衰存亡,对于一个封建王朝的百姓来说,农业也是其生存的最大根本,因为它关系到每一个百姓的生存。
虽然在明朝时期,资本萌芽已经开始出现,但碍于明朝时期我国的封建制度已经发展到了极致,所以此时,国家的经济仍然是以农业为支柱。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永乐盛世的出现,归功于两类人,一类人是以朱棣为代表的明朝军事将领们,因为是他们给明朝社会争取到了几十年的和平发展的契机,另一类人是明朝的农民,因为是他们双手造就了永乐朝强充盈的国库,而充盈的国库,是一个王朝走向强大的最坚实的后盾。
3、郑和下西洋
谈起永乐盛世,就不得不谈起郑和下西洋。中国古代帝王们都有着这样的情节,即当国家衰弱时,他们会极力掩盖自己的无能,避免让邻邦知晓国家的弱小,当国家强盛时,他们就会想尽一切办法使得自己声名远扬,朱棣也不例外。
朱棣在征讨蒙古、发展大明国内经济的同时,也不忘传扬大明的强盛,他任命郑和为统帅,多次出访西洋各国。
从这里就可以看出当时永乐朝的国力是多么的强大,要知道,纵观中国两千年的封建史册,每次华夏大地上出现盛世时,皇帝都会任命使臣出使周边邻国,但能像永乐皇帝这样,组织数万人的庞大舰队跨越大洋彼岸访问他国的,历史上只有这一例。
值得一提的是,和16、17世纪的欧洲航海家不同,郑和所率领的船队在出使他国时,从不以侵略为目的。这是一支和平的船队,郑和船队所到之处,给当地带去的永远是福利和先进的技术。
相比之下,16、17世纪欧洲航海家们所到之处,给当地留下的,无一不是杀戮。是的,这就是盛世之下华夏政Q的心态,华夏政Q,从未因强大而欺辱他国,这是华夏盛世的最大特色,也是永乐盛世的特色。
朱棣的顾忌
1、《永乐大典》
朱棣在经过“靖难之变”取得皇位之后,他深知自己在百姓心目中就是一个“反贼”,他也十分担心这一“反贼”身份将会记入史册。对于任何一位皇帝来说,尤其是对于一位雄才大略的皇帝来说,最梦寐以求的就是名垂青史,朱棣也不例外。但令朱棣焦虑的是,他的“反贼”头衔似乎让他永远也实现不了名垂青史的梦,除非一个办法,那就是编书。
在历史上有这样一种说法:“盛世编书”。在古代,编书是一项极大的工程,其工程之大不亚于修建一座宫殿,这是因为,在古代,若要编撰一套极具重量的书籍,就要网罗天下各类饱读诗书之士,以《永乐大典》为例,大典的整个编纂中,仅老儒就多达2000多人,其总参与人数,更是多得无法统计。
2、名垂青史
《永乐大典》开始编写于公元1403年,成书于1407年,它是一部旷世奇作,《永乐大典》的编纂完成,彻底了结了朱棣的一桩心事。
在朱棣的心中,从他登上皇位的那天起,他就为自己的骂名而焦虑,但此时,他终于可以放下心来了,因为《永乐大典》的成书,使朱棣相信,后人可以通过这本书来了解在他统治的时代,大明国力是多么的强大,人民的生活是多么的安居乐业。
是的,他的皇位之路确实充满了血腥,他的手上确实沾满了无数忠臣良将的鲜血,但是,此时的朱棣觉得,他这几十载所开创的永乐盛世,足以告慰他们的亡魂。
总结:
永乐盛世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极盛时代,虽然在中国历史上也曾有过“贞观盛世”、“康乾盛世”等盛世时代,但是他们似乎无法与永乐盛世相比拟。
永乐盛世的特点在于,它是一种全盛,即它实现了在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国际影响力上的全盛,它不仅创造了旷世奇作《永乐大典》,开拓了万里疆域,还奇迹般的创下了世界航海史的奇迹——郑和下西洋。是的,这是一个极其强盛的时代,是一个令国人骄傲的时代!
参考文献:《明朝那些事儿》《明实录》《永乐大帝》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朱棣,用永乐盛世告诉世人,自己才是皇位的最佳人选-永乐大帝朱棣死后谁继位 https://www.bxbdf.com/a/7678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