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 李睿
大河连九州,梨园唱英雄。7月2日晚,甘肃省陇剧院原创大型陇剧《大禹治水》,在济南市梨园大戏院惊艳亮相,由文化和旅游部艺术司、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东营市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2022年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为本次戏曲展演活动带来一台“弘扬民族精神、讲好黄河故事”的精彩大戏。

黄河文化是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4000年前,大禹以治水为契机,凝聚起黄河泛滥地区的所有部落,奠定了华夏文明的基础。史书《尚书·禹贡》中曾记载大禹治水“导河积石,至龙门,入于沧海”,书写了以大禹为代表的中华民族的英雄史诗。陇剧《大禹治水》将上古传说搬上舞台,艺术化地讴歌黄河上游先民在长期治水实践中形成的公而忘私忧国忧民的奉献精神、艰苦奋斗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尊重自然实事求是的科学精神、民族融合九州一家的团结精神和攻坚克难勇挑重担的英雄精神,充分彰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的精神特质与时代价值。

陇剧《大禹治水》甫一亮相,便引起了济南“圈内”票友的极大关注。三朵中国戏曲“梅花奖”得主联袂同台演出,更是激发了戏迷的好奇。据承办方介绍,陇剧《大禹治水》的票房销售十分理想,位置较佳的票早早销售一空。

在两个小时的演出中,随着剧情跌宕起伏、高潮迭起,现场掌声也不绝入耳。领衔出演“大禹”的优秀青年演员邵炳德与雷通霞、窦凤霞、佟红梅等“三朵梅花”同台飙戏,火花四溅的“开山”、扣人心弦“治水”,将大禹和先民们不畏艰险、筚路蓝缕的开拓精神和奋斗精神,演绎得淋漓尽致,深深震撼着现场观众。而陇剧音乐独有的“麻簧”、以皮影戏为表现手法的“月下婚礼”场景、水袖舞场景,把人物的情绪表现得栩栩如生,赢得了现场观众经久不息的热烈掌声。

演出结束后,喝彩声和掌声久久萦绕在剧场里,许多观众自发围在乐池前,久久不愿离去。一位当地戏曲爱好者说:“陇剧、吕剧同属于黄河流域的戏曲,有着许多相通之处,第一次看陇剧,觉得作为西北的一个剧种,它既有北方的大气磅礴,也有一唱三叹的委婉细腻,艺术表现力强。演员对大禹形象刻画得入木三分,他的奉献精神、为民情怀深入人心,令人感动。”济南一位老文艺工作者说:“作为表现黄河文化的戏曲作品,《大禹治水》无论是选材还是立意都是很成功的,同时,戏曲的舞台表现、演员的扎实唱功,都代表了陇剧艺术水平是很高的,看后印象深刻,难以忘怀。”

演出前,山东省文旅厅、济南市文旅局在网站和微信公众号上对陇剧《大禹治水》和故事发生地——甘肃临夏,进行了详细宣传介绍,引发了济南公众对该剧的热情关注。“当下,像我们这样的年轻观众,看戏曲演出的并不多,但是今天看了陇剧《大禹治水》,感受到了戏曲的另一种魅力。无论是剧情、音乐、表现场景,还是演员们的演技、功力,都深深地折服了我,虽然离甘肃太远,不能经常性地亲临现场观看,但我可以通过网络,欣赏陇剧的艺术魅力”。一位票友面对镜头激动地说。

甘肃省陇剧院院长王存表示,甘肃省陇剧院将以此次活动为契机,与黄河流域各省区的戏曲文艺工作者一道,加强交流与合作,坚定文化自信、把握时代脉搏、聆听时代声音,深入挖掘黄河文化蕴含的时代价值,用艺术精品讲好“黄河故事”,讲好“甘肃故事”,延续历史文脉,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积极贡献。

陇剧《大禹治水》在首届黄河流域戏曲演出季的成功亮相,不仅点燃了现场观众的热情,让通过网络观看演出的戏迷朋友也沉醉其中。当晚,通过山东省文化和旅游厅官方账号以及齐鲁壹点等12个平台联动直播,总观看量高达498.5万人次。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再现华夏先民奋斗传奇,陇剧《大禹治水》亮相山东小舞被捆绑很会扭,打架狂甩长腿秀腰力,魔纹批身A爆了(陇剧经典唱段武将名人) https://www.bxbdf.com/a/9881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