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在为期两年的接管之后,新华信托未能引入新股东,并且较大概率进入司法破产程序。
“选择破产是监管的意思,可能也是处理问题信托公司的一种新尝试。新华信托的债权人多为机构,很少有自然人,破产后各个债权人的债权减计处理起来也比较容易,省去了麻烦。”接近新华信托人士对记者表示,“破产一事对其他信托公司而言也是个警示,让各家机构及其股东更加重视信托公司的治理和经营。”
据悉,2020 年 7 月 17 日,银保监会发布消息称,鉴于天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华夏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天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易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新时代信托股份有限公司、新华信托股份有限公司触发了规定的接管条件,银保监会决定于 2020 年 7 月 17 日起,对上述六家机构实施接管,接管期限为一年。如接管工作未达到预期效果,接管期限依法延长。其中,交银信托接管新华信托。
业内原本看好债务重组
相对于同批被接管的信托公司,新华信托历史包袱轻,股权意向受让方众多,业内说是“意料之外”,原以为会在接管期结束之前完成股权转让。
原因之一是“壳”比较干净,意向受让方比较多。
新华信托历史包袱轻的原因在于,在2014年就出现塌方式的兑付危机,业务条线收缩,其官网发布的新产品信息停留在了2014年5月。可以说,风险提前暴露,近些年业务停滞,资产负债表清晰明了,没有少数后来爆雷的信托公司的借新还旧、信用无序扩张的情况。
原因之二是新华信托股权结构比较清晰,股东没有自然人,股权转让实施起来相对容易。控股股东除了第六大股东巴克莱银行以外,前五名股东均为明天系旗下企业,明天系一致行动人对新华信托的持股高达94.43%。
此前各种迹象表明,新华信托的重组也在有条不紊的进行中。
去年5月,当时距离监管要求的接管期仅剩下2个月,结束后将进入重组阶段,当时已经有不少于5家机构有意愿“接盘”成为股权受让方,包括招商局和某国有大行。
去年 8 月,新华信托发布公告称,拟面向社会公开招募投资者参与重组。但股权谈判进展缓慢,虽然已经完成清产核资、第三方审计工作,并与数个意向方有过接洽,但并未没有来得及完成转让,于是在一年接管期之后又延期了一年至 2022 年 7 月 16 日。
但没想到股权谈判进展缓慢,虽然已经完成清产核资、第三方审计工作,并与数个意向方有过接洽,但并未没有来得及完成转让,于是监管同意在一年接管期之后又延期了一年,延期到2022年7月16日,目前距离接管期结束仅仅还有40天。
本不必走向司法破产?
根据《企业破产法》的规定,企业出现资不抵债或者明显缺乏清偿能力的,将可能进入破产程序。从新华信托的案例来看,去年发布招募投资者的公告,属于在监管部门接管期间寻求司法之外的债务重组,而并非进入司法破产程序。假使在接管期完成债务重组,有新的投资人进入,那么不一定要走到司法破产程序这一步。
那么,新华信托的债务重组为何不顺利,最终或将走向司法破产的境地呢?
一位接近新华信托人士称,重组没有进展或有债权人不愿意让步的原因。新华信托的债权人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很多是地方国企和银行。对于股权受让方来说,得先处理完新华信托的既有债务,假使债权人不愿意退一步,谈判可能陷入僵持。假使实施破产,就会出现两种结局,一是破产清算后彻底注销牌照,从此少了这一家信托公司;二是破产重整,重整后股权转让,这也意味着债权人最终可能损失原本投资的大部分本金。
业内还有一种尚有争议的论调,认为信托公司的牌照价值在缩水,尤其是在无法明确能否继续做非标业务的情形下。
监管下发的《关于调整信托业务分类有关事项的通知(征求意见稿)》,将信托业务分为资产管理信托、资产服务信托、公益/慈善信托三大类。但是并未提及融资类业务这种影子银行业务。
非标压降甚至不做之后,信托牌照虽仍有价值,但还值不值之前的价格,业内有争议。这也是信托牌照受让方需要考虑的问题。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06082022 新华信托或进入司法破产程序(新华信托引战成功) https://www.bxbdf.com/a/9453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