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汉字,大家平时都会用到,也说的很利索,不过真写的时候,未必能写出来,不信你看,第一个字你会写吗?
1、揖(yī)
《说文解字》:“揖攘也。从手咠声。一曰手箸胷曰揖。”揖,古代的拱手礼。如:揖让(宾主相见的礼节)、揖别(作揖告别)等,不同于抱拳。
2、攥(zuàn)
用手抓住、抓稳、抓紧或握住的意思。如“手里攥着一把斧子”。
3、娭(aī)
娭为多音字,有xī和āi两种发音。作xī时,常指嬉戏,亦是古时对妇女的贱称;作āi时,常用于对老年妇女的尊称,如湖南方言的“娭毑”(āijiě)一词。
4、鸨(bǎo)
鸨,鸟名。头小颈长。鸨科中型和大型狩猎鸟类,与鹤形目的鹤和秧鸡有亲缘关系,比雁略大,背上有黄褐色和黑色斑纹,不善于飞,擅长在地面快速奔跑。
5、镳(biāo)
《诗·卫风·硕人》:“四牡有骄,朱幩镳镳。” 。镳,biāo,本义 马嚼子,指马口中所 衔铁具露出在外的两头部分。扬镳:驱马前行。
6、醭(bú)
本义:酒液等表面的霉变层。亦泛指东西受潮所生的霉斑。
7、碜(chen)
东西里夹杂着沙子:牙碜(“碜”读轻声)。 丑,难看:寒碜(亦作“寒伧”。“碜”、“伧”均读轻声)。
8、搋(chuāi)
【释义】用手用力压和揉。举例:搋点面,晚上吃饺子。
9、鞥(ēng)
鞥,辔鞥。一曰龙头绕者。——《说文》。 段玉裁注:“辔鞥盖古语,辔亦名鞥也。” 方言取其读音ēng,表示“知道了”、“可以”、“好吧”等口语表达,常用于回答对方提出的疑问,以表示肯定。
10、笏(hù)
《说文》:“笏,礼玉藻。笏天子以球王;诸侯以象,大夫以鱼须文竹、士竹、本象可也。”古代大臣上朝拿着的手板,用玉、象牙或竹片制成,上面可以记事:朝笏。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那些常说却不会写的汉字,你认识几个?-不会写的字太多 https://www.bxbdf.com/a/5419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