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最前面:学校只是平台,人大的平台(包括楼主提到的其他各所学校)已经足够你去发挥去体验去玩儿。但最终人与人之间的差距不是来自平台,而是源于自身的努力。
个人背景:本硕人大,经济金融类专业,毕业后在一个牌子还可以、薪资还算高的金融机构,曾经苦逼地找实习、做过intern,现在也面试过intern小朋友
(玩知乎的朋友多,怕被嘲笑这点经验也拿出来秀,所以默默匿了)
回答的范围仅限于楼主希望本科/硕士后找工作,而非学术道路:
1、关于知识体系。见到有校友吐槽人大的课程结构、课程内容等等,作为当年会去清华北大蹭课、一度有志于学术的同学来说,回过头想,从纯粹实务的角度,只能说所有学校的课程无非五十步笑百步,理论和实际需要很大的磨合。但我不认为这是无意义,相反学校课程本身最重要的是给予学生对于经济、金融的一个全面的基础知识和概念,而非一种某个行业具体的业务知识(我们上的是大学,而非蓝翔技校)。从这个角度说,人大的课程不敢说是最好的,但绝对不会如排名最前的那位同学说的那么不堪。
2、关于在课堂上学什么。目前排最前的那位同学吐槽自己没学到什么有用的,甚至都从男女比例、习题课时间等角度出发论证。我的观点是,知识是靠自己学的,哪怕理工背景的清华经管也是一堆到毕业了还不会推金融模型的小朋友好嘛。对于学术型同学,老师无论教多少,他都需要在课本和课堂外学知识;对于实务型同学,好好上你的课,好好拿高GPA,该自学自学该考证考证(这在三所学校没大差别),不要拿不同题型导向的考试当理由,这点小事应付不了还能在金融行业那么tough环境里生存?
3、关于最实际的实习、工作与薪酬。这应该是实务型同学想考虑的事,目前排最前的那位同学估计最近找工作找郁闷,有点儿偏激。说说我自己的观点:
(1)实习与工作:需要承认的是,在找实习初期,人大会有一定的劣势,招聘单位看到同样一张几乎白纸的简历上,那只好看看学校排名,然后招了北大、清华;但劣势只存在于你找实习的初期,如果你在毕业的时候还是交出这样的简历,请不要把板子打到学校身上。另外,三点个人经验:
a、我也是从大二就开始实习、社会活动等去为一份目标的工作去努力。不知道前面那位同学为什么说的好像只有别的学校可以在大二去实习?
那些让人感觉轻松拿到return offer的清华北大的同学大二大三时,也是苦逼地在各种努力,offer不会凭空掉下。
b、到了毕业找工作时候,我对自己想做的行业熟悉程度已经超过很多同期的人大校友、和清华和北大的同学,因此找工作还算顺利,但是这些熟悉的积累不是人大,也不是北大清华交大复旦学校经济或者金融专业的课程就能提供,需要主动接触主动得到的
c、在工作后,以我面试实习生的经历来说,国内学校只要是北清人交复浙等这些学校,GPA过得去,那我看简历停留在这上面的时间不会超过1秒钟,我更关注的是在交出这份简历前你实实在在做了什么实习、社会活动这些经历。
(2)薪酬:只能说你付出了什么,就会走到什么样的高度,那你的薪酬也就会在那个高度。
写到后面,发现全文其实有点儿说跑题了。跳回来总结下,
人大和清华、经管比,差距主要体现在学术(小本就别考虑这个差距了)和校友资源上。但就找金融行业的好工作这个朴实的目标来说,差距更多源自个人以及你所交际的圈子(dota圈、LOL圈还是苦逼实习圈)。
最后对楼主说的,你的成绩可以去的所有学校都足够好,足够你去发挥、去享受、去玩儿、去奋斗,但在4年后每个人之间的差距,并不是平台给你的,而是你和别人家的孩子努力的差别。
祝好好享受大学生活!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中国人民大学本科金融专业如何?与清华北大差距何在?学风如何?(中国人民大学金融系毕业去向) https://www.bxbdf.com/a/4990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