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海康威视发布了2022年和2023年一季度业绩报告,其中:
2022年:营收832亿,同比+2.2%;归母净利润128亿,同比-23.6%;扣非净利润123亿,同比-25.0%;业绩全面下降,基本上在市场的预料当中。
重点说说2023年一季度的业绩。
从营收看,一季度收入162亿,同比降1.9%。虽然是历史第二高的营收,但增速在显著放缓,自2020年以来再次负增长,当然,考虑到去年底才开始放开,一季度多少还受疫情余波影响,小幅下降是可以接受的。

从净利润看,一季度只有18亿,同比大跌20.7%,环比也是大跌,低于前两年一季度水平。扣非净利润和归母净利润势头接近,同比降29.7%,这个业绩是不及市场预期的。
更令人担心的是,净利润率逐年在走低,一季度仅有12%,较前年降了5%,说明海康面对的市场竞争在加剧,不得不加大投入去确保竞争力,净利润被蚕食了一部分。

股东方面,大家关注高毅资产的冯柳依然是重仓押注,仓位没有变化,按周五收盘价换算,持仓190亿左右。海康一季度股价涨了近30%,冯柳基本上解套还盈利不少。而从4月份海康坚挺的股价看,冯柳大概率还没有减仓。
北向资金的看法则不同,一季度大幅减仓,降了6.8%的仓位,只剩4800万股左右。

抄底海康大赚的冯柳
说起冯柳和海康威视,二者的故事要追溯到2020年。2022年二、三季度,冯柳旗下基金开始疯狂买入海康威视,一出手就买入了88亿元。随后一年,海康威视股价从28元涨到了近70元,冯柳浮盈近100亿,期间冯柳选择了套利减仓,赚了几十亿。

随后股价下跌了一年多,直到2022年,在海外市场一系列打压利空之后,冯柳一整年都在加仓海康威视,从2.1亿股加仓到4.3亿股,仓位翻倍,一度浮亏不少。
幸运的是,在ChatGPT横空出世后,市场选择了AI方向猛攻,硬件设备的科技股备受青睐,海康,大华、中兴等饱受制裁影响的企业仿佛得到了重生。海康威视股价从底部27元左右一度涨到了48元,涨幅近80%,一举让逆势加仓的冯柳赚了个盆满钵满。

AI能救海康吗?
从海康的业绩看,传统的安防业务已经几乎走到了天花板,随着国内房地产和基建增速放缓,海康的营收增速放缓也是必然的。因此,开辟新的增长曲线就刻不容缓,近期海康股价上涨主要也是炒作AI应用的逻辑。
在业绩沟通会上,海康威视董事会表示,公司在感知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大数据技术、云计算技术等领域,持续坚定投入。
从业务收入构成看,海康威视创新业务上升势头良好。2022年,创新业务收入到达151亿,同比+22.8%。其中:
机器人业务收入增长41.8%至39.2亿元;汽车电子业务收入增长33.1%至19.1亿元;海康消防、海康睿影、海康慧影等产品与服务收入增长44.3%至7.7亿元。
正如海康威视所言,创新业务的良好发展,为公司长期可持续发展不断注入新动力。在传统业务无法再加速增长,海外市场遭遇重重制裁之际,AI相关业务或许将成为海康的破局之道。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海康威视业绩暴雷?北向资金大撤退,冯柳190亿重注看好 https://www.bxbdf.com/a/2504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