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发于微信公众号:时间是解药
他是享誉国内外的”明星科学家”,他是生物学界的”权威大佬”,他的徒弟有颜宁、万蕊雪、白蕊、柴继杰和闫创业等,科学界响当当的人物。
他就是施一公!
“一身三院士”——中国科学院院士、美国科学院外籍院士和美国艺术与科学院外籍院士,还曾”一肩挑三职”——清华大学生命科学学院院长、清华大学校长助理、北京市卫计委副主任(挂职)。

施一公从小就是在一个文化高知家庭里长大,1967年,施一公出生在河南郑州小郭庄,上面还有一个姐姐,父母都是50年代的大学生。父亲毕业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母亲在北京矿业学院读书。而爷爷在30年代时,就考上了南京金陵大学。
上小学时候,施一公因为自己的名字被同学取笑过。那个年代里大多给孩子取名”建国”、”敬东”等,叫出口就像叫自家兄弟一样顺溜。而施一公的名字,同学们总觉得叫着别扭。其实,父亲在他未出生之前,就已将名字筹谋好了,也寄托着自己对儿子的祈愿。”一公”有”一心为公”之意。

施一公从小比较懂事,学习从来没有让父母操心过。从小学到高中,成绩一直是学校里的佼佼者。在驻马店上完初一之后,他转学到河南省实验中学,并参加了全国高中数学联赛及物理竞赛,获得一等奖。此时,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和南开大学等国内名校,纷纷向施一公伸出橄榄枝,为其提供保送机会。最终,施一公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被保送到清华大学。
80年代的大学生,简直就是稀有物种,而考入清华大学的大学生,那就是全村之希望,一下成为轰动全村的香饽饽!入校之后,施一公仅凭个人喜好,选择了非常冷门的生物科学与技术专业。5年的本科学习,他的专业成绩年年第一,远远领先于其他同学之上。最终还提前一年就拿到了毕业证,成为清华大学复系后的首届本科生。

1989年施一公从清华毕业,以”大丈夫立于天地之间,非得走出国门闯一闯”为雄心壮志,揣着全额奖学金,进入美国十大名校之一的霍普金斯大学,继续攻读博士学位。
刚开始,他拿着几百元块钱工资,每天泡在实验室里做实验。身处异国他乡,”外来汉”总会遭到冷眼和嘲讽。施一公全然不顾外界打击,一心扑在科学研究上,每当遇到困难时,他就对自己说:”我不能给父老乡亲丢脸”,以此激励自己往前走。
凭这股子韧劲,加上天生聪敏,施一公的科研成果上每每突破新高,让外国人另眼相看,更是赞口不绝!美国多所名校纷纷聘请施一公任职教授。
1997年,还未完成博士后研究课题的他,就被美国常春藤八大名校之一的,普林斯顿大学生物学系聘为助理教授。2003年,年仅36岁的他成为了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史上最年轻的终身正教授,后来更是成为最年轻的讲席教授。

美国给他提供了丰厚的物质条件。他拥有最高的研究基金,最大的实验室环境,最高级别的教授职称,一家四口住着500平米的独栋别墅,生活舒适安逸、优渥无虑。然而2008年,他突然做出一个决定,放弃美国国籍,打算带着老婆孩子打道回国。普林斯顿大学的系主任,坚持挽留施一公,甚至有教授不解地说:”他是我们的明星,我觉得他完全疯了。”
“普林斯顿大学是美国最适合做研究的地方,从条件上讲,如果只从科研角度出发的话,我确实没有必要回清华。我回来的根本目的是改变我的母校,改变清华的学生,就是希望三分之一的清华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时候,脑子里能有一个大我”。施一公如是说。
虽然当时有人认为施一公放弃国外优越的条件回到中国很不明智,多少人希望能够留在美国,拿到美国国籍,但施一公院士却通通放弃,也从没有后悔曾经的选择,因为中国有他的根,有他的亲人,更有他深爱的祖国,因此,就算拥有留在美国的能力,即便是他国再好,但是他清楚中国才是自己的家。
施一公带着凌云壮志回国了,刚一进清华园,戎装未脱就马不停蹄组建一支最强”战队”,投入科学研究之中。施一公玩命一样搞科研,每天睡眠只有4个小时,几乎没有周末和节假日,甚至过春节都会待在实验室里。哪怕再忙,也要保证50%的时间做科研。为了保证做实验的时间,他推掉了90%以上的邀请。

对于自己的学生,更是亲力亲为,手把手的教学。他每天和学生在实验室里泡三四个小时,一起讨论方法、设计方案,一起做实验。每周即使再忙,都会雷打不动地和学生开一次组会。不仅课堂上除了传授知识,他还特别注意培养学生对科研的兴趣。”现在的学生受物质主义的冲击太厉害了,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让学生们觉得做科研很酷,而不是赚钱很酷”。2013年,施一公当选中科院院士;2015年,出任清华大学副校长。
他手上带的几十位博士生,毕业后绝大部分选择了继续从事科学研究,还有好几位诺贝尔奖得主。而在他回国之初,清华大学生物专业在国际重要期刊上,只发表过一篇文献。从2009年至今,他所带领的清华学生,在《细胞》《自然》《科学》世界三大顶级刊物(简称CNS)上,发表论文80多篇,获得多项重大突破,堪称大学发展史上的奇迹。
2014年3月,施一公凭借”运用X—射线晶体学手段,在细胞凋亡研究领域做出的开拓性贡献”,他荣获瑞典皇家学院颁发的爱明诺夫奖,这是该奖自1979年设立以来第一次颁给中国科学家。至此,他带领清华人,短短10年,在生命科学领域,走向了世界前列!
2018年,施一公辞去清华大学副校长的职务。他联合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和王坚等国际顶尖的”科学将才”,七人联合创办”西湖大学”。这所大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所民办性质的研究型大学。施一公等人志在改变弥补中国教育之短板,创办以博士、研究生为起点,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的高校。

他们希望多年之后,中国的科学工作者,更多地出现在世界科学的顶尖席位上,为人类的进步做出更多的贡献和努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施一公从放弃美国国籍到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在西湖大学演讲视频2022 https://www.bxbdf.com/a/1438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