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35岁男子为考清华复读14年,曾考上多所一本名校,均放弃
近日,一则关于35岁男子为考取清华大学而复读了14年的新闻引发广泛关注。这个故事让人思考,值得为了一个目标耗费如此长时间和精力吗?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这个问题。
唐尚珺,是一位30岁的高考“钉子户”,经过15次高考、14年的复读拼搏后仍未能考上清华大学,但他依旧坚持着自己的初心,执着地追求着心中的梦想。他的坚持让人敬佩,但也引来了很多争议。事实上,一个人的执着到底是好是坏,也不应该被轻易地下结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轨迹,需要去经历和探索。
教育资源与人生价值:
清华大学作为中国顶尖的高等教育机构,无疑具有丰富的教育资源和机会。然而,人生的价值不仅仅取决于学历和所在学校,而是由多个方面综合构成。重要的是发展全面的能力和素质,实现自身的人生目标,而不仅仅追逐一个名校的标签
执着与自我认同:成长的苦涩
“机会”并不是稀缺的资源,是我们无法利用它的想象力和能力有限。唐尚珺现在的压力不单纯是为考上大学,更多的是他要对自己和他人证明他胜任大学课程和待遇。这种人际关系对于唐尚珺的执着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同时,他也受到了一些争议和负面评价,而他的坚持又成为了他与周围人的分水岭。
选择与价值:为何还要执着?
每个人做出决定时,价值观和个人选择都将会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唐尚珺选择了去读研究生,继续努力践行他的梦想。而对于那些声称唐尚珺太过执着被坚持成顽固和冥顽不灵的人,我们更应该了解一下唐尚珺的所思所想,他是如何看待自己的生命、价值和人生梦想。
可能有些人认为唐尚珺这种执着毫无意义,可是,每个人的生命对于自己都是有意义的,这种坚持,虽然已经变成了习惯,甚至是一种自我标签,但唐尚珺的选择也给我们一些启示:我们应该多关注每个人的内心,每个人看到的世界都不一样,他们的选择和执着并不一定是劣质的。
也有些人认为“必须得肯定这个人具有坚定得信念和理想,有理想和信念是值得人尊重和敬佩的。但一直坚持考清华而拒绝其它学校已经可以揭示他考清华并不是为了追求理想,不过是存在想证明自己能考全国最厉害的学校的执念罢了。“朝闻道夕死足矣”这句话不能用在这里吧?首先考上清华大学这件事本身就不是朝闻道,只是入了求道的路而已;其次,交大即便比清华弱点,但是交大出来的很多学生也有和清华一样厉害的吧?最后,坚持这么多年最终的确考上了清华,但是证明了什么?不过是证明了比清华大学的其学生要差一点而已。”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35岁男子为考清华复读14年,曾考上多所一本名校,均放弃-35岁考上清华本科 https://www.bxbdf.com/a/13402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