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从奶奶家出来,我向山村的东山走去。先是上一个小山坡,小山坡顶到东山脚之间是一片平坦的稻田。我站在稻田的田埂上,看着被秋风吹拂的稻田,看着起起伏伏的稻浪一直伸向东山脚下,看着以绿黄红为主色调的森林全覆盖的东山……我被眼前的一切所征服。我站着,俯下身子,蹲着,变化着不同的姿态在稻田里自拍起来。分享着这里所有的美。感觉用所有的角度也不能把这家乡的大美秋色尽收眼底。拍下的只是美好的一瞬,更美的只有放到内心深处方能慢慢体会。我索性坐在田埂上,闭上眼睛,静静地去感知这黑土地的温暖和气息。正是这肥沃的黑土地,正是这甘甜的山泉水,正是这些日出忙耕作,日落不知归的勤劳的乡亲们,使得这山村的一切都富有勃勃生机。世世代代繁衍生息着,祖祖辈辈欢歌笑语着。
我起身沿着稻田边的小路走向东山脚下,我用腿有意触碰着路边的香蒿。这是一种散发着沁人清香的蒿子。记得小时候和长辈们把摘回来的山梨放在高筐里,一层香蒿,一层山梨,最上面放一层厚厚的香蒿,盖上盖,放上半月之久。香蒿的清香早已渗透进山梨特有的果香里,吃起来真的是回味无穷。
突然间,我停下了脚步。是路边的一朵小花吸引住了我的目光。也许是我小时候见过,或许是我从来未曾见过,反正我是叫不上来它的名字。我赶紧对准镜头并有意放大。太美了!原来整朵花不是由花瓣组成的,而是由一丝丝红里透亮的花丝簇拥而成的。如同无数条红色的丝线在暗黄的草丛中织绣而成。在我心中,这朵生长在家长土地上的无名小花要比城市花园中的名花鲜艳的多,夺目的多。它不因为我的发现和拍照而突显高贵,它也不因为我叫不上她的名字而自感卑微,它更不因为自己默默无闻地生长在山沟沟的草丛中而自甘放弃每一次悠然绽放的权力。还有——它是自由的。我望一望身后的小山村,再望一望稻田里躬身收割的乡亲们。对于小山村和每一个乡亲们来讲,对比于大约41636个行政村来说,对比于800000000农民来论,这小山村也如同祖国大美河山上的一朵无名小花在世代开放着。这每一位乡亲们虽身处乡野,但是从未放弃过对梦想和幸福的追寻与向往,面对苦难和坎坷,他们依然能挺直脊梁让欢笑在旷野中回荡。这不就是一朵朵无名的小花吗?!
稻浪,香蒿,小花,红枫,五彩斑斓的东山,还有找不到一丝云朵的湛蓝的天空。还有我,一同进入镜头。原来镜头之中,除了我,一切都一尘不染。
东山上还是夕阳之光普照,西山脚下却已全部在夕阳的暗影之中等待傍晚的降临,西山脊上的落叶松把夕阳分割成无数条毫无规则的光束照在各家各户的屋脊上。几户炊烟升起,远处的羊群很快走进了镜头,一只小羊羔还对着镜头静立片刻,尤为亲切。当我的镜头对准西山唯一一处凸显的山梁和依然郁郁葱葱的高树群时,我欲按下快门的右手大拇指突然停了下来。我又突然转过身,向着东山唯一一处凸显的山梁和依然郁郁葱葱高树群远远望去,我整个身子陷入了无限的思念之中——那西山的高树群中是爷爷的坟,东山的高树群中是外公外婆的坟。祖父和外公是亲家,又亲如兄弟。他们都出生在这个小山村,离开时又都同这里的山水为伴。他们是多么眷恋这美丽的山水啊!他们共同见证过这山村的兴衰变迁。如今,他们的灵魂依然两两相望。他们的精神是伟大的,他们的人格是纯粹的,他们的心灵是善良的,他们高尚的灵魂之光将永远在家乡的天空中闪耀!他们的在天之灵将永远守护着山村的一切如意吉祥,永远守护着他们的后代世代安康!
(待续)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此心安处是吾乡(四)-此心安处是吾乡 知乎 https://www.bxbdf.com/a/1335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