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网新疆新闻6月1日电(楚天舒孙杰)在阿瓦提县多浪乡有这样一个人,他心地善良、热爱帮助群众、团结群众,和当地的老乡们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就是“老三”赵朋双。2016年9月,只有22岁的赵朋双选择落户并安家在阿瓦提县多浪乡黄宫巴扎村,与当地村民在相互帮助、相互尊重的交往交流交融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老三,忙不忙?有没有时间,帮我看下看电瓶车。”,“好的好的,这就来。”5月30日,在多浪乡黄宫巴扎村“老三”电瓶车维修部,赵朋双正在娴熟挥舞着工具为电瓶车更换轮胎。
“‘老三’这个人非常热心,修理技术也很好,我们电瓶车、摩托车坏了都来找他修理,小问题一会就能解决掉,大问题把车放在他这半天也修好了,他还会帮我们把车送到家。而且小问题他基本上不收费,大问题他只收个零件钱。”村民买买提依明说。
赵朋双还是一名中共党员,他来自河北邢台市。因为他的党员身份,他便有了扎根新疆的想法。在这些年当中,赵朋双与当地的维吾尔族村民在相互往来、互帮互助中结下了深厚的情谊。
刚开店时,村民们对于这个年轻小伙子的技术并没有那么信任,店铺的生意不景气。
村民吐尼亚孜那尤甫说:“‘老三’刚来的时候非常年轻,很多东西也不了解,所以当时是比较困难的。”
赵朋双没有气馁,拿出了年轻人不服输的精神,每天努力了解村里的风俗民情,并坚持每天学习维吾尔语,让自己加速融入到黄宫巴扎村的环境里。
阿瓦提县多浪乡黄宫巴扎村个体户赵朋双说:“我知道语言不通是不行的,在接下来的几年里,我主动和维吾尔族老乡学习维吾尔语。慢慢的,我修理铺也被村民认可,我开业的第一辆电瓶车卖给了吐尼亚孜那尤甫,我和他的民族团结故事也从那一天开始了,之后我们一直互相来往,互帮互助,他为我店里介绍了很多客户,我的生意也逐渐好了起来,平时逢年过节我也会去他们家走亲戚。”
村民吐尼亚孜那尤甫和妻子带着一个外孙一起生活,女儿在乌鲁木齐工作常年不在家,“老三”便担起了吐尼亚孜那尤甫儿子的角色。在2019年的一个夏天的晚上,“老三”突然接到了吐尼亚孜那尤甫的电话,电话里传来焦急的声音,说吐尼亚孜那尤甫妻子肚子剧痛,情况不太好,他们的女儿还在乌鲁木齐,问“老三”能不能帮忙过来看看。
“当时接到电话的时候,我啥也没想,把店一关开上车带着他们就去了医院。到医院后,诊断出是急性阑尾炎需要住院紧急手术治疗,当时走的急,他们没有带够钱,我就把治疗费用全部支付了。我让他们放心住院,积极配合治疗,争取早日康复。”赵朋双说。
经过这件事后,赵朋双和尼亚孜那尤甫的情更加浓厚了,他们之间虽然不是亲人,但胜似亲人。
“他帮我接送外孙子去上下学,当我生病了他也会带我去医院。以后我会和他像以前一样,保持着这种关系。”村民吐尼亚孜那尤甫说。
通过一点一滴、一件一件的暖心事,左邻右舍的村民们很快就喜欢上了这个热心善良的小伙子,他懂技术会挣钱,村里有愿意跟着他学维修的,他都手把手的教,把他们招进自己的维修店里,即学会了技术又挣了钱,用真情换真心,用真心换赞誉。
2023年赵朋双结婚时,有300多名维吾尔族亲朋好友来参加婚礼,为他送来了祝福。
阿瓦提县多浪乡黄宫巴扎村村委会委员依沙克木哈拜提说:“‘这些年来他凭着自己的技术,已经是村里的科技副职,他每天都带领村民一起开展农业工作,他是我们村里的好榜样。”
像“老三”这样的人,在阿瓦提县还有很多很多,他们从事不同的工作,在各行各业,不同岗位上书画着精彩的、感人的民族团结故事。
赵朋双说:“民族团结之花已经在我内心深深绽放,我将继续帮助和照顾我的民族亲戚,让他们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在民族团结的道路上,用一点一滴的小事,以自己的一言一行继续书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故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新疆阿瓦提县:共叙民族团结情之“老三”的暖心事儿(新疆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怎么样) https://www.bxbdf.com/a/1318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