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后驾车违法,醉酒驾车入刑”
虽然酒醉驾的危害已经深入人心
但仍有人心存侥幸、以身试法
今天再次梳理酒醉驾的危害性影响和一些误区
希望大家时刻牢记
“喝酒不开车,开车不喝酒”
共同打造安全、文明、有序的道路交通环境
饮酒对驾车有哪些影响?
1
饮酒后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降低
饮酒后对光、声刺激反应时间延长,本能反射动作的时间也相应延长,感觉器官和运动器官如眼、手、脚之间的配合功能发生障碍,因此很难正确判断距离、速度,进而导致交通事故发生。
2
饮酒后会引起视觉障碍
饮酒可使视力暂时受损,视像不稳,辨色能力下降,因此不能发现和正确领会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同时饮酒后视野大大减小,视像模糊,眼睛只盯着前方目标,对处于视野边缘的危险隐患难以发现,易发生事故。
3
饮酒后人的情绪易极端
在酒精的刺激下,人有时会过高地估计自己,对周围人的劝告常不予理睬,往往干出一些出格行为,如超速、斗气、逃逸等。
4
酒后易困倦
表现为行驶不规律、空间视觉差等疲劳驾驶的行为,极易引发交通事故。
酒后驾车有哪些误区?
喝一点儿不会影响驾车?多喝水能稀释酒精?喝果酒不算酒驾……在日常生活中,很多驾驶人对酒后驾车存在不少认知误区。
有的驾驶人存在侥幸心理,觉得自己酒量好,少喝点或喝完休息一会儿再驾车上路,不会被查出酒驾。其实酒驾的认定标准和酒量大小没有关系,酒量大的人饮酒后,即便神志清醒,血液中酒精含量也可能达到酒驾标准。
也有人认为酒后挪车不算酒驾。实际上,只要汽车启动并发生位移,饮酒后的驾驶人即处于驾驶行为中。即使车速再慢,移动距离再短,饮酒后的驾驶人都会在控制能力和反应能力上有不同程度的降低,易发生交通事故,对周围人群的安全造成威胁。
个别人中午过量饮酒后,下午休息一下晚上开车,或是晚上饮酒,第二天早上开车,这也容易造成酒驾。酒驾的判定标准是以血液中酒精浓度测试结果为标准,酒精在人体内代谢的速度根据每个人的体质和酒精摄入量不同而有所差别,因此不能一概而论,饮酒后一定要保证充分的休息时间。
有些酒驾人员,看到有交警检查,会赶紧喝水、抽烟、吃口香糖等,想让口腔里的酒精含量降下来,这种做法是没有用的。交警使用的酒精检测仪,检测的其实是来自肺部的气体,而不仅仅是口腔里的,所以喝水无法有效冲淡酒精含量。
二轮、三轮摩托车都属于机动车
酒后驾驶也算酒驾、醉酒后驾驶
同样也会构成危险驾驶罪
另外
在道路上驾驶自行车、三轮车
电动自行车、残疾人机动轮椅车
也不得酒后驾驶
酒驾和醉驾的认定标准是什么?
《车辆驾驶人员血液、呼气酒精含量阈值与检验》中规定,饮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20mg/100ml,小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醉酒驾车是指车辆驾驶人员血液中的酒精含量大于或者等于80mg/100ml的驾驶行为。
原标题:《【酒驾醉驾普法专栏】再次梳理酒醉驾的危害性影响和一些误区》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酒驾醉驾普法专栏】再次梳理酒醉驾的危害性影响和一些误区-简述酒驾醉驾的危害 https://www.bxbdf.com/a/107376.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