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立夏,快来东莞游一下
今日立夏,太阳到达黄经45度,夏季的第一个节气。植物生长,万物繁荣,至此昼长夜短,漫长夏日拉开序幕。
在古村落云集的东莞茶山,也有一项热情的盛会即将开启——茶园游会。曾停办60年的茶园游会,茶山镇在2010年复办。后来受疫情影响,游会有三年没有举行大规模的巡游活动。直至今年,即将盛大重启。茶山,也将带来一场暮春初夏的嘉年华。
《双龙争珠》 林沃钿 摄
在茶山文化分馆,我们遇到了茶园游会的传承人骆炳根(根叔)。关于这场初夏的盛会,根叔和我们侃侃而谈了起来。74岁的根叔,是茶山名副其实的网红。他是把游会从沉睡中唤醒的第一人,也是这项国家级非遗项目的省级代表性传承人。
13年前,他让茶园游会时隔大半个世纪,又一次出现在茶山人民的视野。即便只有几百人参与,也轰动全城。13年后,游会的规模和形势愈发异彩纷呈,歌舞、粤剧、市集、游戏、cosplay、运动会……游会演变为一场与时俱进的狂欢盛宴。
2016年龙狮汇演 刘海惠 摄
更特别的是今年,茶山中心小学的孩子们要在现场带来茶山童谣。根叔的愿望就是把茶山方言和文化,发扬光大,并且传承下去。听着这童谣阵阵,
旧时光和新时代在这个暮春初夏完美承接了起来。
茶园游会 李洪堆 摄
沉睡了60年的茶园游会
2010年的春天,根叔想重启茶园游会的时候,所有人都觉得不可思议。由于上一次茶园游会的时间,还在1950年。这个沉睡了半个世纪的盛会,要被唤醒,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由于时间太久,茶山的大多数人对茶园游会,几乎完全没有记忆。北方专程请来的导演,对于南方的民俗也并不擅长。作为发起人,根叔唯有万事亲力亲为,节目策划、路线安排、演员招募…
当时已经年过六旬的根叔走家串户,給人们讲述这段历史,邀请大家积极参与游会。“愿意上的都让他们上,一场下来,我们每个人的嗓子都哑了。”尽管很艰难,但根叔回忆起来,每一个细节都记忆犹新,闪闪发光。
2019年茶园游会 横江坑口出嫁女 谢锐坚 摄
功夫不负有心人,农历三月,茶园游会如期举行。很多茶山人都是第一次见到,觉得欣喜,也觉得激动,纷纷跑出家门来围观。根叔走在游行队伍之中,声音喊得震天响,这是茶山五百多年的传承和荣光。第一次,参与人数700多人,但当下引起了全市的轰动。电视台和各大媒体争相报道和采访,根叔终于放下心,“这是开始,也是重启。”
2019年茶园游会 袁松煜 摄
这一次游会的成功举办,点燃了茶山人民的热情。后来的每一年,参与游会的人们越来越多。节目表演、乡村运动会、传统与春日市集,茶山人们的创意不停。
乡村运动会 谢锐坚 摄
节目表演从早到晚没有停歇,不少全国的非遗项目也前来参与。除了普宁的英歌舞,湛江的人龙舞,2019年还请来了辽宁海城高跷、安塞腰鼓等很多国家级非遗,还首次把大湾区9+2城市群的非遗技艺、展演项目、非遗美食都请了过来。现场成为了全国非遗的交流盛会,共同打造大湾区非遗展演的平台。
普宁英歌舞 张钧良、陈培坤 摄
湛江人龙舞 张钧良、陈培坤 摄
这项有着500多年历史的国家非遗,在茶山人的延续下,显然有了更新的模样。就在一周后,今年的茶园游会,也将以更盛大的形式拉开序幕。为了推广茶山文化和方言,根叔特地在游会中加入了茶山童谣。“现在,会说茶山话的孩子越来越少了。”根叔有个六岁的小孙子,他在家里一直和孩子说茶山话。“不管孩子们长大后去往何方, 他们要记得,他们的根所在的家乡。”
烧猪会 陈永辉 摄
传承了五百多年的美好心愿,在根叔等茶山人的努力下,茶园游会在2021年正式入选国家级非遗。这项在东莞茶山的本土盛会,第一次进入了全国人民的视野。它用自己特有的形式,将过往的岁月峥嵘和如今的异彩纷呈,用时代的语言衔接了起来。
茶园游会盛况 张钧良 摄
时光倒回五百多年,那些岁月的光影,犹在眼前。根叔同我们讲起茶园游会的历史,要追溯到明正德年间。当时,每年农历三月,茶山当地居民和游人们,就会聚集到东岳庙门前。
60年前游会的老照片
东岳庙的老图
茶园游会的本意,是人们祭祀东岳大帝和民间吉祥神,表达对风调雨顺,国泰民安的美好祈愿。农历三月廿十五为游会的头会,当天早上,各方香客会到东岳庙参拜东岳大帝,迎请东岳大帝出游。游行时,队伍有扮文巡故事,有舞龙、舞狮等各种表演,直到傍晚游行结束。
龙图启瑞 梁润泉 摄
2017年茶园游会 袁松煜 摄
如此一连三天,廿十七日晚,再将东岳大帝抬回东岳庙“返坛”。
东岳庙的老图
这些年,随着时代的发展,表演形式也越来越多元。茶园游会,渐渐演变为了一场全民的狂欢。根叔说:“我欢迎潮流的形式注入进来,非遗项目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应该严谨,但不应该守旧。”海纳百川,包容万物,是根叔对于茶园游会的理解,同样也是茶山城市精神的核心。
聚起来是古村 摊开来是烟火
茶山当然不止是茶园游会。这个一直在坚守本土文化的小镇,将古村落的活化和保育也做到了标杆。根叔常说,这个时候来茶山游玩,除了等待这一年一度的游会,更推荐的,就是去古村落走走逛逛。南社古村,不少人在拍照
茶山的历史和烟云啊,都在这一砖一瓦的岁月之中。聚起来是古村,说的是茶山,摊开来是烟火,说的也是茶山。
南社古村是一定要去的。作为名副其实的文旅胜地,这里也是当年根叔战斗和努力的地方。古村外,榕树下,吃个将军饭,沿河吹吹风,都是生活的风景。
在刚刚过去的五一假期,不少慕名而来的游客,让南社古村落摩肩接踵,人头攒攒,也让这里愈发声名在外,广受好评。
在南社印记这本书中,将南社的起源追溯到了南宋末年。从一个“畲”字说起,后谢氏迁于此,延续到今。 其实南社古村,更像一艘穿越了历史长河的船。两边的房屋像船舷,中间四口鱼塘,是船舱,530年的老榕树,则是帆。走在南社的古村落间,就像它载着你,在穿越时光。古村现存32座家祠, 包括著名的谢氏大宗祠,每一座都值得在村落里慢慢探访。
古村也有不少家庙。谢遇奇家庙,是唯一由皇上御赐而建。 它的主角谢遇奇将军,曾跟随左宗棠远赴新疆平定战乱,战绩累累,荣归故里。
在烽火岁月里,还造就了一段“将军饭”的佳话。当时谢将军到了新疆,特别思念家乡美食。某天故人来访,带来一条鲤鱼和一份腊肠,将军交给新疆厨子,做鲤鱼炊饭。却没想到,新疆厨子因为习惯,多放了一味葡萄干,米饭更清香可口。
南社人家的“将军饭”
谢将军很是喜欢,将其做法带回茶山。这就是如今“将军饭”的由来,也是家庙梁上,那段葡萄藤的由来。若外地人来茶山,吃上一顿正宗的将军饭,听听这段历史,正是了解此地的秘诀之一。
我们行走在河边,穿过小桥,静看流水。百年榕树下,老人们午后闲谈。古村两边的巷弄偶有小吃店和摊贩,人们三三俩俩,边逛边买,就是烟火和日常。这样的一幅光景,比起江南水乡温婉,竟多了一丝古朴与轻柔。
茶山绸衣公仔的传承人李翠薇曾经形容南社,说这里具有“轻奢华”的气质。既有着对文化传承的坚守,也有着拥抱商业和市场的胸怀。根叔也希望,将茶山这些古村落推广給更多的外地游客。来了,才能了解,了解了,茶山才会更好。这也是茶山老一代人,对时代潮流的接纳和包容。
走着走着,根叔跟我们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瞬间。每一年的茶园游会,都会遇到下雨。茶园游会雨淋头,是一首茶山广为流传的民谣。确实如此,据说年年游会都会遇到雨淋头。但根叔从来不慌。他笑着回忆到,即便当天清晨瓢泼,次次都会在仪式开始前十分钟左右,完全停雨。说起来有点玄妙,你说这是天意,还是对未来的美好寓意?
或许,这正是500多年来,茶园游会延续至今的,宝藏秘密。最后的最后说一件重要的事情今年的茶园游会即将在5月13日开启这是茶园游会入选国家级非遗后第一次亮相。
来源:文化莞家
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立夏,快来东莞游一下 https://www.bxbdf.com/zsbk/zt/185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