酷狗为什么没落了?
说实话,酷狗是一个让我最觉得恨铁不成钢的音乐软件。
早期还没有那么多音乐软件可以选的时候,我也跟风用过一段时间酷狗,那时候的酷狗简单、功能强大,给我留下了很好的印象。当时那台简陋的台式机上,我用它听过很多歌。
但是十年前的酷狗,和现在根本就是两个完全不同的东西。
现在的酷狗有点像一个莫名其妙的怪胎,臃肿,恶俗。
先说臃肿。
我只是想听听歌,它就不停地推送直播给我。音乐直播本来也没什么,关键是内容low,而且我真的不想知道我要搜的那首歌现在有多少主播在唱,说难听一点,我喜欢的歌就像我喜欢的妹子一样,那些浓妆艳抹唱功拙劣关键长得还不咋地的主播就是在糟蹋它。
当然我确实管不着,但是我本来可以眼不见心不烦,而酷狗偏偏要无时无刻地告诉我有多少人正在糟蹋它,你说这是个什么脑回路?
依我看,酷狗的问题就在于“贪”。
看什么赚钱就要把它整合进来,哪里都想分一杯羹。
更何况酷狗根本没有一个清晰的思路,就胡乱上马新项目。这就是典型的三拍主义:领导拍脑袋想问题,下面的人拍大腿说能干好,搞砸了就拍屁股走人。
我这两天看新闻,看到酷狗这套哪都想捞钱的玩法出问题了,玩脱了,我一点都不惊讶。
这种三拍主义迟早药丸的。问题是你们拍屁股走人了,还留下一地鸡毛,让其他无辜的人——让那些最普通也最基本的音乐人去品尝苦果,那我就不能忍了。
这件事其实很简单:
就是酷狗搞了一个“圆(ke)梦(jin)计划”,就是下面这个东西。
刚开始的时候,酷狗是声称会以第三方的形式给音乐制作人和主播牵线搭桥,让主播出钱给酷狗,酷狗转交给制作人,给主播出歌。这个东西划不划得来可以放下不说,毕竟买卖自由,但是酷狗的吃相就未免太难看了,吃完上家吃下家,吃完主播吃制作人。
什么意思呢?
首先,在酷狗给钱之前,制作人就已经在垫付款项开始做歌了,版权也已经给了酷狗;在酷狗给歌之前,选了歌的主播也开始筹钱了。也就是说酷狗只是作为一个歌曲和钱交易的中转平台,本来这没什么问题,结果酷狗忽然把交易通道一关,把钱和歌的版权都截住了。
现在制作人拿不到钱,主播拿不到歌,按一个主播的说法就是“实际情况就好像是在网购,买家付了钱,卖家也发了货,但货被电商平台扣住了,说你不能发给买家。”
这就很搞笑了。
酷狗本来的算盘打得很好:“空手套版权”。
酷狗直播分成比例为5:4:1,即平台拿50%,主播拿40%,工会拿10%。
但不排除部分工会抽取比例稍高,主播只能拿到35%左右。制作这些歌曲,酷狗要求的是两倍打赏,也就是说最低3万元的歌曲制作费,可以全部从用户6万元的众筹金额中抽出。
结果呢?
酷狗一拖主播的歌曲,二拖制作人的款项,我不知道这是因为酷狗公司内部分工不清效率太低管理混乱导致的,还是另有目的,但总之这音乐人和主播受到的损失是实打实的。
现在...
被拖钱的制作人只能在微博上求助。
这是一个被拖审核的制作人和酷狗方面的聊天记录。
别问,问就是不清楚。
我就是觉得很逗。
审核标准不是应该开始做歌之前就说清楚的吗?歌都已经做出来了你说要改标准?
说实话,这就是平台大了两头欺负人,现在酷狗是被收购,平台更大了。我也有朋友是做音乐的,但是做音乐不能一直用爱发电,先要吃饱,才能创作。
酷狗不给音乐人活路,我也没别的办法,不过至少可以多宣传宣传他们的行为。假如一个人或者一个公司混到了别人复述他们做过的事情就能起到骂他们的效果的地步……那还挺厉害的哈。
总之,对于酷狗这次事件,我只能说一个公司不能不赚钱,但是更不能眼里只有钱。
这样的酷狗,它不没落谁没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