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竟也有“神通”,孔子和老子谁的境界更高?-孔子和老子有何相同之处

孔子竟也有“神通”,孔子和老子谁的境界更高?-孔子和老子有何相同之处

《列子说符篇》中记载了两件事。

神通

宋国有一个乐善好施之人,一天,家中的黑牛竟生了白色的小牛犊,他感到奇怪,就去问孔子。

孔子说这是吉兆,你把他献给神明吧。

过了一年,也不知什么原因,这个人的眼睛就瞎了。

不久之后,黑牛又生了一头白色小牛犊。

他又让儿子去问孔子。

儿子说上次问他,把您的眼睛问瞎了,何必再去问呢?

父亲说圣人的言行有很深的道理,他说的话以后自会应验,你只管再去问他!

于是又去问孔子。

这次孔子还是没讲缘由,而是和上次一样说这是吉兆呀!去把它献给神明吧!

之后,父子俩就照做了。

又过了一年,儿子的眼睛也瞎了。

不久之后,楚国发兵攻打宋国。

男丁们都被征兵了,而且大部分都战死了。

而这对父子因有眼疾,逃过了一劫。

战争结束以后,这对父子的眼睛竟然奇迹般的复明了。

事后他们才明白孔子的神通。

此外,还有一件事。

在孔子去世很多年以后,会稽人钟离意做了鲁国的丞相。

上任以后,他从俸禄中拿出一部分钱交给孔家后人孔欣,让他修缮孔庙和孔夫子曾坐过的马车。

在孔庙里他发现孔子讲堂的床前悬挂着一个瓮,他便问孔欣,这是做什么用的?

孔欣说这个瓮里面装有丹书,至今还没有人敢打开看。

随后钟离意打开瓮,发现有一块薄书,上面写着后世修吾之人乃董仲舒。

那么,孔子是如何知道是董仲舒再次将他的学说发扬光大的呢?

答案只有一个,那就是孔子能够看到一些常人看不到的东西。

那么他的神通是哪里来的呢?

得道

后世之人常常议论孔子和他同时代的老子究竟谁更高明。

孔子是儒家文化的创始人,教的是君臣父子之礼,是入世之礼。

而老子是道家的鼻祖,教人如何悟道,教的是出世的之理。

他洋洋洒洒写了5000言道德经后,便绝尘而去,了无踪影。

一个入世,一个出世,谁高谁低呢?

孔子一生中多次向老子请教。

最早的时候是孔子17岁。

第二次是向老子请教,是在25岁,向老子请教丧葬之礼。

鲁昭公26年后,孔子和南宫敬叔来到洛邑向老子求教,此次请教的是仁义之礼。

临走时,老子送他至黄河之滨。

孔子见河水滔滔,不禁感叹道:“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孔子看到黄河水滔滔,便感叹自己年华老去,却无所作为。

老子说:人生天地之间,乃与天地一体也。天地自然之物也,人生亦自然之物。

人有幼,少,壮,老之变化,犹如天地有春夏,秋,冬之交替,有何悲乎!

生于自然,死于自然,任其自然,则本性不乱。不认自然,奔忙于仁义之间,则本性羁绊。

功名存于心,则焦虑之情生;

利欲留于心,则烦恼之情增。

老子的意思人的生老病死和大自然的春夏秋冬一样,自然而生,自然而死。

顺其自然,就不会迷失本性。

心中常念功名利欲才会生出焦虑烦恼之情。

孔子解释说我忧虑的是国家不施仁政,战乱不止,人生匆匆几十年却不能建功立业,不能为人民服务,无所作为。

老子说天地没有人推动却自然运行,日月没有人推动可以井然有序,飞禽走兽不用人造可以欣欣向荣。

人的生死荣辱都是自然之道,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国政自然清朗,人心自然归正。

越是强调功利,离自然就越远,好似击鼓追人,敲得越响,人就跑得越快。

当孔子回到鲁国后,众弟子问他,对老子的看法。

孔子说:“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龙兴风云之中,吾不知其上下,老子其龙乎?”

孔子认为老子像龙一样,思想深不可测!

当孔子再次见老子的时候,已经是51岁了。

老子见孔子来访,便问到:“一别十数载,闻你已成为北方大贤才,此次光临,有何指教?”

孔子拜道:“弟子不才,虽精思勤习,然空游十数载,未入大道之门,故特来求教。”

老子说:道深沉矣四海,高大矣似山,遍布寰宇矣而无处不在。周流不息矣而无物不至。求之而不可得,论之而不可及也!

道者,生育天地而不衰败,资助万物而不匮乏者也,天得之而高,地得之而厚,日月得之而行,四时得之而序,万物得之而行。

孔子听了以后,不禁赞叹道:“阔矣!广矣!

无边无际,吾在世51载,岂知寰宇如此空旷广大矣!”

老子道:“圣人处世,遇事而不背,事迁而不守,顺物流转,任事自然,调和而顺应者,有德之人也,随势而顺应者,得道之人也。”

知此大道也,日月交替,天地震动,风吼海啸,雷鸣电击而泰然处之。

孔子不禁心旷神怡。

说道,吾五30而立,40而不惑,50方知造化为何物。

造我为鹊则顺鹊性而化;

造我为鱼则顺鱼性而化;

造我为蜂则顺蜂性而化;

造我为人则顺人性而化。

鹊、鱼、蜂、人不同,然顺自然本性变化却相同,顺本性而变化,即顺道而行也。

立身于不同之中,游神于大同之境,则合于大道也。

孔子终于开窍了,踏入了大道之门。

他说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可见,孔子真正得道应该是在70岁以后。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孔子竟也有“神通”,孔子和老子谁的境界更高?-孔子和老子有何相同之处 https://www.bxbdf.com/a/36705.shtml

上一篇 2023-05-08 17:46:23
下一篇 2023-05-08 17:47:44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