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流浪地球2》看中华文明(流浪地球中的传统文化)

原标题:从《流浪地球2》看中华文明

近期,电影《流浪地球2》正在全国院线热映。截止1月30日凌晨,票房数据已经突破26亿。值得一提的是,该影片也在北美上映了,票房表现和口碑都优于上一部,以135万美元的周末票房,排在了上周末北美票房榜的第十位。

《流浪地球2》是《流浪地球》的前传,讲述了“太阳危机”即将来袭,世界陷入一片恐慌,人类计划建造1万座行星发动机带着地球逃离太阳系,延续人类文明的故事。

该影片在科幻的外表下,有着非常细腻的情感表达。主角对家国的情感作为贯穿影片的主线,让“推动地球逃离太阳系”这个史诗级的宏大叙事有了更多血肉。剧情中充满了虚拟和现实、个人英雄主义和集体英雄主义、AI的伦理等有着哲学和社会学意义的探讨,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流浪地球计划”,感受赓续不断的中华文明,体会泱泱大国在面对人类危机时的大国担当。

保家卫国、团结互信的中国精神。影片中,因为中国人对家园、故土的留恋,对人类文明充满敬畏,所以在面对危机时,中国始终排除万难,拒绝坐上飞船逃离地球,选择和地球一起“流浪”。当支持“方舟计划”的美国代表对“移山计划”不以为然时,中方代表“周喆直”回答道:“我信,我的孩子会信,孩子的孩子会信。我相信会再次看到蓝天,鲜花,挂满枝头。”淡淡的语气中,却显出巨大力量,那是只有中国人才懂的愚公移山、精卫填海的精神。以及在影片结尾,“流浪地球计划”快要失败,面对联合各国的质疑、逼问中方代表毫不犹豫地回答:“我们的人一定能完成任务”。短短的几个字,是对同胞的信任,是全国群众团结一致,互助互信的精神传承。

大难之下仍有大爱的的中国情怀。在《流浪地球》中,为大爱而战冒险一搏的刘培强身穿宇航服,再一次奔向太空,面对即将逝去的妻子,幼小的孩子,面对需要照顾的“小家”和即将毁灭的“大家”,他谈到:“远离亲人我很遗憾,但这是我不得不做的事情,我只想让我的家人活下去。”这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大爱”,这也是“覆巢之下,焉有完卵”的理性选择。以及影片结尾,需要300名宇航员引爆月球时,中国宇航员主动请缨,“50岁以上的,出列”,让我们看到了挺身而出,义无反顾的中国“大爱”。

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中国担当。天梯损毁,方舟计划搁浅,人们在大雪中跋涉、在灾难中逃生,陨石激起巨浪,如何拯救地球?谁来为人类而战?中方代表周喆直讲的“股骨”故事,让我们明白了无数根痊愈的股骨,才是人类的文明,让我们看到了为了团结起来的“东方愚公”,也向世界传达了我们对于全球气候、和平发展等重要议题的话语和态度,表达了我们对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关切和责任。

《流浪地球2》中值得我们深思的人和事远不止此,该影片是“宇宙小白点”为我们带来的新故事,给我们带来了一点点温暖,一点点勇气,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抬头,看漫天繁星,看科技与文明相互交织,做好守护文明的护花落叶,努力成为延续文明的“诺亚方舟”。

安岳县委组织部 滕召毅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从《流浪地球2》看中华文明(流浪地球中的传统文化) https://www.bxbdf.com/a/31594.shtml

上一篇 2023-05-07 13:05:24
下一篇 2023-05-07 13:09:14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