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源远流长,是世界上唯一没有中断过的文明,可以说这和老祖宗的智慧是分不开,时至今日,我们也还在不断受到老祖宗留下的智慧的影响。在我国的文化史上,不仅有老子、孔子、墨子、韩非子等先贤的智慧结晶,也有着广大人民在长期的日积月累中流传下来的智慧经典,这就是我们代代相传的谚语俗话。
无论是先哲的经典著作还是老百姓广为流传的谚语俗语,都是构成我们民族精神品格的文化基因,很多语言现在仍然对我们具有指导意义,仍然充满了智慧。相信很多人都知道“三十不发,四十不富”这样一句话,尤其是过了而立之年后,更是经常听长辈们提起,那么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呢?
“三十不发”中的“发”其实并不是发达的意思,而是“发现、发迹”的意思引申出来就是“觉悟、觉醒”,整体来看就是说:人到了三十岁就应该觉醒、觉悟了。这句话和孔老夫子曾经说过的“三十而立”具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孔夫子在概括一个人的人生时说“三十而立”,就是说孔子在三十岁时才找到了自己事业的方向,才真正开始有了在社会上安生立命的本事。“至圣”尚且在三十岁时才开始确定事业的方向,因此对于我们普通人而言三十岁才觉醒,做好自己的职业规划,找到自己一生事业的起点也不晚。
我们再来看后一句“四十不富”是什么意思?其实从字面意思来看就是说:四十岁还不富裕、富足。不过其实扩展来看,这句话也不仅仅时这个意思,这里的“富”绝不仅仅是物质上“富裕、富足”的意思,而是说自己要在知识、本领、精神上能够有所积蓄,能够积累自己的人生财富,可以在年富力强时,有一项安身立命的真本事。
这两句话合起来就是说,如果三十岁你不觉醒,四十岁就不能够有积蓄和看家本领。其实三十到四十这十年间是我们人生的盛年,这段时间是我们精力、能力、阅历都比较丰富、充沛的时候,但是也是我们的生活压力比较大的时候,处于“上有老,下有小”的人生爬坡过坎阶段,如果我们处理不好,面对生活的压力就会手忙脚乱,从而错失人生最宝贵的十年。而我们要想在四十岁的时候能够处理好各种关系,从容去应对一切,就必须从三十岁开始规划、努力、奋斗。
其实“三十不发,四十不富”的后面还有一句,那就是“五十将来寻死路”,这样连起来的三句才是完整的也更加令人深思。意思就是说,如果我们的人生到了三十岁还不觉醒,还没有规划,还不去努力拼搏,那么到了四十岁就不会有积累和事业,这样的话,我们就不能处理好各种关系,五十岁的时候我们就会失去人生的主动权,就会被生活的重担压垮,只能像秋天的落叶一样任由命运摆布,只剩在秋风中凌乱了。
人生到了五十岁后,精力、体力都大不如前,但是面临的重担却比以前还要重,这个时候如果我们没有提前未雨绸缪,在三十、四十岁的时候准备足够的物质、精神财富,面对父母的老弱、子女读书、婚姻等的重担就会手忙脚乱,无所适从,就很有可能会陷入窘迫的境地。
这句话其实就是要告诉我们,人到了三十岁就必须学会担负其自己家庭、事业的重担,提前谋划,努力,否则一旦再错过这十年的光阴,很有可能你的人生就失去了意义,以后也很难有翻盘的机会,到了五十岁就是自寻死路了。老祖宗总结的这些民谚俗语其实都包含很多的生活智慧,里面蕴含了对人生的真谛和经验,很值得我们去反复揣摩和思考。
胡侃文史其他历史类文章:
康熙最低调的儿子,有权不争位,78岁善终,其母更厉害,活到97岁
此人行事低调,在三国中只出手两次,却让枭雄曹操、刘备吃尽苦头
嬉笑怒骂成风骨,幽默至死真汉子——用生命写段子的段子手金圣叹
赤壁中献苦肉计的黄盖为何后来淡出了?不被孙权重用还是另有隐情
此人卑劣程度超过吕布,专杀恩人,却因一事现在还受到人们的敬奉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创
“三十不发,四十不富”,后面还有一句更精辟,三十岁不懂就晚了(30不毫40不富) https://www.bxbdf.com/a/18185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