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么近 那么美 周末到河北##河北文旅看图识景##奥运之城张家口等你来##奋进新时代 美丽石家庄#
《资治通鉴》是北宋司马光,耗时近20年编写的一部极其重要的史书。
从周威烈王二十三年(公元前403年)写起,到五代后周世宗显德六年(公元959年)征淮南停笔,涵盖16朝1362年的历史。
《资治通鉴》和《史记》并称,是不朽的史学名著。
清代的顾炎武、近代的梁启超,都对这本书赞赏有加。
曾国藩说:“窃以先哲惊世之书,莫善于司马文正公之《资治通鉴》,其论古皆折衷至当,开拓心胸。”
今天,特意精选其中10句,一起来学习、品悟其中蕴含的深刻道理。
1
行一不义,杀一无罪,而得天下,仁者不为也。释义:即使做一件坏事,杀一个无辜的人便可以得到天下,仁爱的人也不会去干。
孔子曾说: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用不正当的手段获得的荣华富贵,只是一片转瞬即逝的浮云,而内心却会忍受长久的煎熬。
2
知过非难,改过为难;言善非难,行善为难释义:知道自己的过错并不难,改正过错才是难的;说好话并不难,做好事才是难的。
孔子说:君子敏于行而讷于言。
知易行难,说什么不重要,重要的是去行动。
3
德胜才,谓之君子;才胜德,谓之小人。释义:德行胜过才能,叫做君子;才能胜过德行,就叫做小人。
德行不正,才能越大,危害越大。
所以古人先看德,再看才。一个人才华横溢,但是心术不正,那么他一定不能被重用。
4
闻其过者,过日消而福臻;闻其誉者,誊日损而祸至释义:别人经常说你的过错,那么你犯错就会越来越少,福气就会降临。
如果听到的都是别人对你的称赞,那么你的灾祸就会降临。
古人说:闻过则喜。
忠言逆耳利于行,多听忠告,不被溢美之辞冲昏了头脑,一个人才能有福气。

5
见几而作,不俟终日。释义:抓住时机,立即行动,不要等到最后。
西汉王莽当政,多改汉制,尚书陈咸眼见汉家政权大势已去,他感慨地说了这两句话,然后称病退休。
《周易》里讲:君子待时而动。
万事万物都处在变动之中,无论进退,都要审时度势,抓住机会,否则一招不慎,就会满盘皆输。
6
略震主者身危,功盖天下者不赏。释义:勇略使国君受到威压,自己的处境就危险;功绩超过天下所有的人,他就无可奖赏了。
韩信功高震主,手下对他说了上面的话,韩信不听,最终被刘邦迫害。
世界上的人与事没有长盛不衰的,兴盛是衰败的前兆,谦恭自抑,急流勇退,才是英雄本色。
7
吏洁于上,俗移于下。释义:在上位的官吏廉洁,民间的风俗也会随之改变。
上行下效,上梁正则下梁不歪。
曹操任命崔琰为丞相西曹掾、毛玠为丞相东曹掾,为朝廷选拔人才。
他们尽忠职守,让一批品德端正,年轻有为的人进入官场。
于是民间风气好转,官员也开始以清正廉洁为荣,社会气象为之一新。
8
以贵凌物,物不服;以威加人,人不厌。释义:以权势压人,别人不服你,只会唾弃你。
要想让别人心服口服,那就要拿出真本事,蔑视和欺压别人,只能让别人瞧不起你。
水低成海,人低为王。
地位财富不能让一个人变得高贵,但是谦卑守礼,尊重他人,却能让一个人备受敬仰。

9
成大事者,不谋于众。释义:做大事的人,一般都有非同一般的眼光,他们认准了马上就去做。与别人商量,反而容易出事。
猛虎总是独行,牛羊才成群结队。
喜欢独处的人,有更多时间独立思考,不会被流言左右,也更容易掌握大势,做出一番事业。
10
治世以大德,不以小惠。释义:治理国家要靠大的德政,而不靠小恩小惠。
诸葛亮治理国家的时候,执法必严,鼓励农桑,选拔贤能,国家欣欣向荣。
后来大将军费祎执掌蜀汉朝政,为了显示自己的宽仁,经常无原则的赦免囚犯。
无原则的大赦只能鼓励奸恶之徒,于是蜀汉社会风气开始败坏。
想要做大事,不能依靠小恩小惠去欺骗别人,而是要心胸开阔,真正做到惠及大家,才能有所成效。
常言道:“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
读《资治通鉴》,是读国家民生的兴衰历史,也是读修身齐家、做人处世之道。
历史滚滚向前,古籍留给我们的,更多是关于生活的教义。
如果你此刻正处生活的岔道口,相信这些经典名句也能帮你越过迷茫的荒原,打开你的历史视野,看到更多可能。
(转自:儒风大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资治通鉴》这10句话,满满都是精华-资治通鉴详解 https://www.bxbdf.com/a/173760.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