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七八十年代的一份恳切的热血的新闻稿,它力图穷尽所有农村生活的真相,它揣着教育读者感化政府的决心。
它得茅盾文学奖再合适不过,因为作者路遥先生确实把心交给了读者,全三本没有一个字不是诉着他的衷肠。
但倘若我后来再看到了《活着》、《檀香刑》或者说是《秦腔》,会发现这三位可说和路遥先生同一批出现的中国作家,他们在写小说的时候表现出的态度像一只黑色的猫——行动迅捷,眼睛里闪着凄厉的光审视一切,当它走出叙事,又会感到不可思议的温柔。这是具有艺术审美价值的文学,它不直接,似乎也没有那么善良,但它紧凑、落落大方,令人惊叹。
《平凡的世界》,是一位慈祥但是贫穷的老母亲把糙米饭放在嘴里嚼成糊糊,然后吐出来喂给饿得枯瘦的读者们;也是一个严格但是善良的中学语文老师,打着手心逼你背下一首诗,举着教棍一字一句地跟学生讲着早恋的危害。我感觉全三本远不如精要本精彩,大抵是因为多出来那足足两册的文字和情节对我根本没有任何吸引力。好像我看着从这样体量巨大的沙漏里一丝一丝有条不紊地漏出忠诚爱国、勤奋朴实的道理,非要挨过漫漫三卷的篇幅,才算修行结束。
不过看到路遥先生成为了大家的精神导师,我还是从内心里敬仰他。不过单从我的文学审美上说,我感觉《平凡的世界》达不到一流。以上。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何评价路遥小说《平凡的世界》?-路遥《平凡的世界》评价 https://www.bxbdf.com/a/17358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