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两年国内确实有许多成功的联合办公案例引起业内和众多企业的注意,要回答楼主的问题,可能会比较冗长,先列一个纲要,有需要的可以跳转查看。
一、联合办公的定义
二、联合办公的优势
三、联合办公在中国的发展概览
四、联合办公的建议
近年来,联合办公已变得无处不在。根据联合办公杂志Deskmag的一项2015-2016年全球联合办公调查结果,全球联合办公空间的数量从2007年的75家飙升至2015年的超过7,000家——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79%。全球联合办公市场的迅速发展是由创业文化、技术进步以及组织内员工对于办公更高的灵活性需求所驱动的。
亚太地区的联合办公空间在过去几年间迅速增长。新加坡的联合办公空间从2009年的1家发展到2016的30多家,预计数量还将持续增长。到2018年,亚太地区使用共享办公场所的人数预期将达到一百万人。我们预计,包括WeWork、Regus和Collective Works等国内和国际联合办公空间运营商将在新德里、墨尔本、孟买、香港、新加坡、上海和悉尼等主要城市扩张联合办公空间。
“联合办公”是什么?
1. 百度百科对“联合办公”的定义:
联合办公是一种为降低办公室租赁成本而进行共享办公空间的办公模式,来自不同公司的个人在联合办公空间中共同工作。在特别设计和安排的办公空间中共享办公环境,彼此独立完成各自项目。2. 鉴于联合办公的舶来性,援引《牛津词典》里对联合办公的定义:
自由职业者或为不同雇主工作的人员,为了共享办公设施、观点和知识,而使用办公室或其他类型的办公空间。可以看到两者明显的区别。前者着重节省成本而发起共享,后者则源起共享。可见,联合办公在中国化的过程中给人最深刻的印象是降低成本。但根据使用者的反馈,并不仅如此。
联合办公的优势
1. 灵活性:区别于传统服务室办公楼,联合办公拥有灵活的签约方式、多种共享资源和不同的工作环境。

对于小而美的公司,周/月的会籍费可以解决前期资金问题,并且几乎没有订金方面的需求;
对于大企业,临时的活动/安排也有了更好的解决方案。例如,位于北京的一家视频播放器开发公司租 赁的是传统的办公楼,但在对其办公楼空间进行重 新装修的时候,临时租用了SOHO 3Q的联合办公 空间,供其员工办公。
更多的玩法也在解锁中…
2. 互动氛围:联合办公空间可促进在不同企业工作,拥有不同背景和不同专业领域的人们之间开展交流互动。当然,传统企业租户同样可以通过利用更加开放的办公空间来增强不同部门之间的交流互动,从而加快创新进程。
根据上海一家很受欢迎的联合办公运营商开展的内部调查,超过50%的会员已经彼此开展业务上的合作,或者正在协商开展合作。
3. 在线社群:中国最大的几家联合办公运营商,如优客工场、SOHO 3Q和 We+等已推出了针对其会员的移动应用—— 会员可以连接彼此的服务,找到相关的活动,张贴招聘启示,吸引投资者等。 (更多社群服务举例查看报告举例第7页)
“线下,用户们永远会被办公空间的位置和大小所限制。而线上,你可以接触的范围是没有限制的。”由于联合办公的灵活性,这也或许会成为新技术助力联合办公的一大亮点。
4. 人才:仲量联行在2015年发布的《Fully Engaged》报告中分析了针对员工特定需求而设计工作空间策略可提升员工的敬业度。联合办公模式提供的灵活性和移动性对于拥有大量年轻员工的IT行业和许多专业服务企业来说尤其重要;调动员工积极性之上,更能以差异化吸引优秀人才。

综上,在联合办公的实际操作中,供应商与使用者已从成本考量扩展到开放、互动、社群等多维考量;联合办公也不再是单一的解决方案,而是全新的办公模式。
联合办公(在中国)的发展:
> 1995年,联合办公的前身C-base在德国柏林设立。 它由17个创始人共同创立,空间面积723平方米,目前约550名成员,是一个非营利性协会,该协会的目的是提升计算机软件、硬件和数据网络的知识和技能,成立以来从事了大量的相关活动。例如,一般的节假日,如儿童节,他们会在那里给小朋友介绍机器人和计算机辅助设计等主题。

(图片来自网络)
> 2006年,具有代表性的最早期联合办公空间之一citizen space在美国旧金山设立。由Google软件工程师 Brad Neuberg创立。至今,旧金山仍是世界上联合办公空间密度最高的城市。

(图片来自网络)
> 而在中国,成立于2009年的“新单位”应该是国内联合办公空间最早的雏形。上海永嘉路50号原本是一栋前法租界中心地带的老洋房,2009年,刘研等人在此创立“新单位”,想要“创造一种新的工作方式”,为设计、创业、学术等领域从业者提供办公和会议场所,以及举办展览、讲座和工作坊,曾被称为上海的“新媒体艺术中心”。这里也曾经是中国第一个创客空间“新车间”的驻扎地,为会员提供创客服务。

(图片来自网络)
> 2010年,世界各地的联合办公空间增加到600处。
> 2015年,SOHO中国推出自己的联合办公品牌3Q。SOHO3Q是移动时代的办公,运用O2O模式,即线上线下的双向结合,和网上购物类似,从选房、订房、付款交易,每个环节都在网上进行,为流动人群提供O2O模式的办公场所。4月,万科房地产前任高管创办的游客工场(Urwork)成立。
> 2015年,星展银行(DBS)在香港名为“The Vault”的5,000平方英尺的联合办公空间内发布实施了“星展金融科技(FinTech)创投计划”。该创投计划旨在利用“聚焦金融科技(FinTech)的颠覆性技术”,帮助创业者打造能推动财富创造和满足日益复杂的客户需求的企业。自从该计划推出以来,The Vault已经与亚洲乃至世界各地的创业者取得联系,并推动了金融科技(FinTech)行业在香港的发展。目前正在举办第二届星展创投计划。
> 2016年4月,Urwork 在15座城市签署租赁30多处联合办公空间。同年,美国WeWork正式进入中国,截止10月已完成在上海3处的选址。7月,大大小小的联合办公企业已超过2000家。10月,多家联合办公空间在中国的一线及1.5线城市成立,几家大型的运营商已在经营上万平方米的规模。
> 预计至2020年,全球联合办公租户会从97万增至380万。
政府对初创企业的大力支持、“千禧一代”就业力对灵活的追求,共享经济的蓬勃发展都强力地驱动着联合办公模式在中国的发展。
联合办公未来将走向何方?
目前的联合办公品牌数量之多,同质化之严重让许多人认为或许行业即将迎来洗牌;进入2018年之后,或许行业内可能仅剩几个大玩家,而其盈利模式的困难也会导致发展受限。
然而纳什空间的合伙人李鹏认为:
现在的行业根本谈不上洗牌,因为行业发展还太早。目前市场中所有的玩家更多都是在做前期的布局,包括拿地,包括PR,真正的运营期和收益期至少要等到2年以后才能看到。所谓洗牌,一定是在各家都有一套自己的商业模式,在市场中短兵相接的竞争的阶段,但现在还远未达到。更多观点查看:或抱团取暖,或直接倒闭,联合办公的未来还能如何?
我们也对联合办公的未来持积极态度,联合办公模式在全球范围内的快速发展是必然的结果,因为这种模式提供的附加值很好的契合了目前许多企业的战略需求。但,成功引入联合办公的概念需要参与者拥有社群观念,以及协作性和参与性,而不是简单地创建一个全新的办工空间。用户的体验是决定联合办公模式成败的关键。 事实上,我们的上海、重庆、广州分公司已经结合“智能工作”计划开始应用联合办公理念。

>> 更多观点可以参见:《联合办公: 短瞬即逝还是大势所趋?》白皮书
联合办公不再被视为仅适合初创企业的新一代办公模式。事实上,越来越多来自不同行业、不同规模的公司在探索创新,发展企业家精神,将企业带向发展的新高度。此外,这也是一种能创造灵活办公环境、具有成本效益的方式,让企业竞争力在无形中得到提高。
对联合办公感兴趣,但不知道如何开展?在此,我们提供企业在决策前需要充分考虑的四个关键点,助您选择正确的联合办公模式。
1. 对目标有清晰的认识:联合办公的目标是要促进企业创新,鼓励文化变革还是吸引人才?
2. 根据公司的现有资源、投资水平和时间可行性来考量联合办公解决方案;
3. 通过选择能够在所确定的阀值上,使风险最小化的联合办公模式,以降低潜在威胁风险;
4. 对联合办公模式进行测试。从操作复杂度最小的模式转为涉及更多参与者的多方面设置的复杂模式。 这将确保对企业文化的影响降至最低且可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目前联合办公(co-working)在中国内地的普及程度如何? https://www.bxbdf.com/a/17188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