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中国文化#我始终认为:一个地方如果有美食,那么这个地方一定曾经辉煌过。
道理很简单:只有经济发达的地方,才有精致的美食——比如三原县。
对很多西安人来说,提起三原就想到泡泡油糕,但是如果你是一个老关中人,想到的东西就更多了。

“天下县,白菜心心,泾三原。”三原得名于因境内有孟候原、丰原、白鹿原,古称“池阳”,自北魏置县,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元朝的时候三原县县治迁徙至龙桥镇,既是今天三原县城,此后七百余年不曾有变动。
曾经的西北经贸中心
说八百里秦川是一棵大白菜,而“泾三高”就是大白菜的白菜心。
如果从地图上看,这三个县城鼎足而立,高陵泾阳靠近西安,只有三原靠北一些,西安发展“北跨”,泾阳高陵就沾了光,相对于三原就滞后了。

但是明朝时候,因为国防需要,“九边”重镇的西北四镇物资商贸,都是以泾阳和三原为主的,甚至西安的货物也要到三原来进行交易,三原县被称为“小长安”。
当时三原县形成了南北两城,周围达到十五里,是当时陕西诸多县城里最大的城市。
贸易地利、交通便利,三原迅速吸引了大批的商人和资本,这个时候的三原城,已经成为西北地区的商贸中心城市。特别是布匹、药材贸易,影响整个西北。

这从当时三原城门上的字就能看出来:西达甘凉,三边要路。
明朝张瀚在《松窗梦语》中记载:“至今西北贾多秦人,然皆聚于沂雍以东,至河华沃野千里间,而三原为最。”
明李维桢《温恭毅公创建龙桥碑记》中记载说:“陕以西称壮县曰泾、三原,而三原为最。沃野千里,多盐筴高赀贾人,圜阓骈比,果布之凑,鲜车怒马者,相望太仓,若蜀给四方镇饷,岁再发辐,若四方任辇在牛,实绾毂其口,盖三秦大都会也。”

到了清代,随着西北人口增加,商业贸易更多,三原县不但是西部布匹、药材的集散、加工基地,更是成为金融中心。有史料记载,清代光绪年间,三原县每年汇划全国的白银多达2000万两到3000万两;而西安只有四五百万两,仅为三原的20%,在税收方面西安也和三原相差甚远。
有记载,民国时仅半年间三原就运销药材1.6万担,总计一年买卖总额为20万两之谱。三原的“山西街”满街都是布店,因多集山西卷布师傅而得名,每年所运销布匹达千万元之多。。

清朝时候渭北及甘凉一带金银价格涨落皆以泾阳、三原为标准,陕西各地钱庄生意均随泾阳三原的市面水平而升降,当时流传的一句民谣是:“宁要三原,不要西安。”
三原城作为三秦大都会,从明代一直到民国初年,都是当时陕西的经贸中心。
令人垂涎的美食
人说饱暖思淫欲,有钱人多了,娱乐活动就多了,清末有诗夸三原:“扑面尘沙眼不开,八面仕女似风来。驾牛驾马车如许,扎遍南台与北台。更从何处问繁华,演武亭前各自夸。公子冶游争似锦,美人姿态艳如花。”

今天咱不说戏楼说书,青楼卖艺,就说说三原的美食。
有记载的名菜如宝和园的干煸鳝鱼、天福园的郭烧鸡、民祥阁的酸辣肚丝、明德亭的煨鱿鱼丝、丁海的千层油饼、悦来馆的早堂油茶、曲江春的牛肉夹馍、王振海的马鞍桥油糕……

于右任先生更是视明德亭的煨鱿鱼丝为家乡况味,常携国民党要人来此就餐。
至于民间风味蓼花糖南点心疙瘩面笼笼肉金线油塔窝窝面羊肝夹馍……说起来就流口水。

有人奇怪,说关中低处内陆,为什么“海味”饭菜不少,比如海带鱿鱼虾米带鱼,其实这就和这些经济繁荣美食发达有关系,以前的海产品也只有这些可以储存,要是有条件,估计海鲜都能整出名菜。
不说其他,就是一个“码子煮馍”,鱿鱼酥肉鹌鹑蛋红肉橡皮丸子,吃一次,这记忆就是一辈子。

不说现在的老黄家,就是鲁桥七碟子八碗白封肉和万宝楼的肘子,当然那里还有“比脸还大的肉夹馍”。
曾经的文化中心
前面我写过宏道书院,陕西五大著名书院中的宏道书院、正谊书院都在三原,学子众多,名人就多了。
前面我写过的一篇文章《三原城北这个不显眼的河边,曾经出过陕西仅有的两个大明状元》对三原的宏道书院已经有介绍,这里就简单的说说。

清代陕甘总督年羹尧呈准清廷将陕西的最高教育机构学台,由西安迁到三原县来办公,因为这个原因,陕西的省学衙署就设三原,三原县成为陕西省的教育中心。如果说你在清朝是一个“童生”,参加西安府的“府试”,要过渭河跑到三原城去。

宏道书院生员除覆盖陕西全省外,甘肃次之,最远辐射到新疆,清道光、咸丰两朝宏道书院乡试题名者就有迪化(乌鲁木齐)、昌吉学子。
三原明清进士及第者达138人,在陕西乃至西北各县中应属佼佼者。
看看曾经在这里学习过的近代的名人:于右任、李仪祉、吴宓、张奚若、范紫东、张季鸾……

这里要说一下:有读者说我把泾阳的味经书院和崇实书院放到哪里?其实我在文中已经说明,戊戌变法后,宏道书院书院改为宏道高等学堂,这是由三所书院(还有正谊书院和味经书院)合体而成。
但是以三原宏道书院为主体。
以后的发展
三原没落的原因很多,清末的陕西汉回动乱,陇海线的开通,都让渭河以南的西安占了更加有利的条件。
现在“西安北跨”,给渭北的高陵和泾阳带来了发展的契机。

高陵本来就是西安下辖的一个区,发展自不必说。泾阳距离西安近,加上西咸一体化建设,现在的泾阳发展也不错。
作为“泾三高白菜心”中原来最好的三原县,反而有些滞后。2019年,咸阳市就决定关于撤销三原县设立县级三原市,但是一直没有实质性的批准。

也有很多人提议,把三原设立成为西安的一个区,其实从实际情况看也未尝不可,毕竟西安的经济辐射比较大,即便是让三原县成为一个三原市,最后还是要依靠西安的经济辐射,才能得到更好的发展。

不过我对这个是外行,有想法随便说说,大家不要上纲上线。
大家没事到三原县转转,三原县有名的地方不少,城隍庙、古龙桥、木塔寺、于右任故居、于右任纪念馆、宏道书院、李靖故居、孟店民宅—周家大院和清凉寺。

大家没事到三原县吃吃,三原县好吃的东西也不少,蓼花糖、南点心、疙瘩面、笼笼肉、金线油塔、窝窝面、羊肝夹馍,还有肘子和白封肉。
云水终南:信步荒野,访路探幽,乡俗俚语,负暄问道。走向山林乡野,探索身边美景,感受民情风俗。欢迎关注,欢迎转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曾经的“小长安”,经济文化碾压西安城,如今是融入西安还是设市 https://www.bxbdf.com/a/1718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