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孩子「立规矩」应该从几岁开始?是否真的有必要?

说到「立规矩」总是会有很多种不同的声音冒出来:

有些父母会把它等同于束缚孩子的个性、压抑孩子的天性、禁止孩子的行为;有些父母经常会说:“孩子还小,等长大了就好了,不用那么小就建立那么多的规矩。”;还有些父母说:“立那么多的规矩,会破坏亲子关系。”……

确实现在很多的父母一心想让孩子拥有快乐、自由自在的童年,比较反感「规矩」更向往「无拘无束」,直到孩子出现了让父母束手无策的问题时,又后悔没有早些给孩子立下规矩。

这样的例子在班主任工作中真的太多了,最后我发现家长们对于「立规矩」的痛点归根结底在于不知道怎样让孩子既能遵守一定的规距,又让他没有禁止感的自由的发展。

规矩本身就不是一种「禁止」,而是一种「习惯养成」

在刻板的印象里规矩就是禁止什么,不让做什么,而实际上规矩对于小孩来说,特别是0-4岁,是帮他建立有规律的生活和习惯还有安全的边界。

比方说上一次家庭聚会的时候,我们家孩子就老老实实的坐在餐椅上吃饭,吃完饭下来玩,因为我从孩子吃辅食开始我就一直要求每次吃饭坐在自己的餐椅上,他也是一直都是这么做的,在他的印象里这一切都是理所当然的。而亲戚的孩子就坐不住,然后家里的老人又担心孩子饿,就追着他一边玩一边吃,这场“吃饭的拉锯战”,孩子的父母都看不下去就说必须坐在椅子上吃饭。

给孩子「立规矩」应该从几岁开始?是否真的有必要?

这个例子就能看出来一开始如果不养成良好的习惯,等坏习惯形成再去纠正,那在孩子眼里这就是一种禁止,一旦强硬的执行孩子必然会反抗,我们家长需要做的就是让他们对生活中的“规定动作”有所预见,习惯养成了,孩子就不会觉得这是一种禁止,也不会有反抗的意愿。

另外我想说在这个年龄段的很多规矩建立是需要我们为他们提供解决方法的。

比方说在地下停车场的规矩,在宇儿还小的时候,把他一抱下车他就会情不自禁的乱跑,我就会先和他说停车场为什么不能乱跑,因为车里的司机的视线不一定能看到你这个身高的孩子,还带他去体验了一把司机视线。

我带他在嘟嘟城(以小朋友的身高来设计的一个社会体验馆)玩的时候,有一辆消防车,前面放了一个小木马,他坐上去让他感受一下是不是能看到小木马。

这样当他理解「为什么」以后,我在提供给他一个解决的办法:下车以后一定要记得拉着大人的手或者大人的衣服,有些许时候他不记得我就会和他玩一个拉门把手的游戏,一下车比赛谁能最快的拉住车门的门把手,这样也有效的让宇儿做到不乱跑。

所以说规矩的建立并不是为了去限制孩子,禁止孩子,更不是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管教孩子,相比之下,这些规矩的建立是为了引导他们建立良好的行为习惯。

「建立规矩」和「自由个性」本来就不是对立面

只要是符合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的规矩就不会压制孩子的个性发展,比如:告诉他们具体规矩。

举个例子之前我们在亲子游泳的地方有一个阅读角,宇儿很喜欢去那里听故事,刚开始的时候对老师带着的那个麦克风很好奇,听着听着他就想要跑去摸一下看看为什么这个东西能够让声音变大,还一屁股坐在老师身上问这问那,打断老师说话,这个时候我就告诉他“老师说话的时候不能打断,也不要打扰老师。”

这样我把这个规矩的界线拉好以后,至于他在听老师说话的时候是坐着听,还是躺着听,只要不打断老师说话就都可以。后来到了幼儿园他就知道老师说话不能打断,老师也会教他们要发言请先举手,他就能很快的开心的去接受这个规矩了。

给孩子「立规矩」应该从几岁开始?是否真的有必要?

除了告诉他们具体要做的,还要用孩子理解的方式去解决问题。

之前宇儿放学正好和我们家楼上的小朋友一起回来,于是对方家长就邀请我们去他家玩,在准备走的时候宇儿发现了一个恐龙车的玩具,就一直不肯撒手,要带回家。这个时候对方家长就说小朋友喜欢就带回去玩吧,宇儿开心极了我也没有当场阻止。

但是回到家我就和他说:“妈妈知道你很喜欢这个恐龙车,想回家继续玩对不对,可是这个恐龙车的爸爸妈妈都在楼上的小朋友的家里,你直接把它带走了,它会很孤单,爸爸妈妈也会很伤心的,那这可怎么办好呢?”他想了想说,那我玩一会儿就把它送回家吧!他最后也是说到做到,在晚饭前就主动要求把玩具还回去了。

试想如果我当时僵持着一定要他放下才能走,那孩子肯定会反抗,但最后结局也一定会把车放下,但是这种强制性的规矩就会让孩子非常的抵触。那我这么做,既能他在尊重他意愿的情况下主动完成,又能达到我想要遵守不能随意带走别人家的东西的规矩,大家都挺开心的,何乐而不为!

所以当我们从孩子的角度和感受出发,用爱和理解来赢得孩子合作,就不会抹杀他们的个性,而且还会让他们很自然的接受这个规矩。

“爱孩子”和“立规矩”从来不是单选题

很多家长会把爱孩子和立规矩做成一个单选题,非此即彼,但其实规矩和爱本来就是统一的。

比如我们家有一个规矩,就是看电视不能超过20分钟,我会选好差不多时长的动画片,然后在“家长控制”里把时间设置好,到点了电视就会说需要休息了!刚开始一段时间,每次一到这个时候他就撒泼打滚的说我要看电视,一顿耍赖。

这个时候我通常会在他旁边坐着看着他并且告诉他我们说好的,如果你今天想要超时看,那你就把明天的时间看掉了,明天就不能看了,你自己选吧!基本上他都会说那还是关机吧!

但也是有例外的,有一次他看到我如此坚定,他又没办法,于是就随手把桌上的书扔地上去,我静静地看着他,过了一小会他心情平复了一点,就跑过来问我:“妈妈,你还爱我吗?”我回答他:“妈妈永远都会爱你,但是你要把这些书捡起来。”

我就想告诉他,我爱你,但是你也得对你自己的行为负责。

我一直都非常坚信一句话:“有规矩的自由叫活泼,没有规矩的自由叫放肆。”没有规矩的爱,没有底线的纵容,就是对孩子的一种伤害。

给孩子「立规矩」应该从几岁开始?是否真的有必要?

说到这里我之前看到过一个方法,自己实践起来也比较好,用红绿黄几种颜色给孩子把规矩分类,红色的绝对不能违反的,绿色是可以自由发挥的,黄色是在有前提的情况下的弹性空间,用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黄灯等一等和他们解释,一下就能够明白了!

红色是在任何情况下都是不能打破的,比方说有关于生命安全的事情或者是自家的规矩。像交通安全,家庭生活的安全(玩刀,接触插座)、防拐安全……这些都是需要循序渐进的渗透的,这是原则问题没得商量。自家的规矩这里就是针对于家里的家庭成员都要执行的,比如说出来的事情就要做到之类。绿色的基本上就是一些临时性的规距。比方说和宇儿玩游戏,说好的规矩他不遵守了,那我不会上纲上线,因为我知道他不遵守是因为畏难或者害怕输掉。我会先告诉他已经破坏规矩了,但是只要他的能说出说服我的理由,我也是可以和他一起在商量出一个达成共识的规则继续玩。黄色的就是不涉及红色的内容的,但是做了就是主流价值默认的值得表扬的事。这一部分我不会强制但是我会希望和他一起去讨论,毕竟我不希望他没有自己的想法。

比如我们上次坐地铁的时候,上车没有座位了,于是我叫宇儿抱紧妈妈的腿,这个时候有一个带着小孩的妈妈看到宇儿,就把自己的孩子抱起来让宇儿坐,宇儿就深切体会到“让座”这个事情。

后来我就告诉他让座一般会让给哪些人,后来有一次我们在地铁上坐着,来了一对老人,这个时候我就站起来说让他们坐,我在找找别的位置。于是宇儿也立马跳下座位说让他们坐,那个老爷爷就一直说给宇儿坐,最后宇儿和老奶奶坐着,但期间宇儿一直看着我,我估计是他不知道自己是对还是错。

下车我就和他说地铁上的位置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公平的,先到先得的原则,但是你看到需要让座的人群你可以让给他们那更好,因为你愿意这样做以后你有需要别人也会这么帮助你,但是如果你让了对方表示不需要不让也是可以的。

都说“无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这件事情必须有,但是得顺应孩子的身心发展特点,还需要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如果我们给予孩子的爱造成了他们缺乏最基本的能力和教养,又或者是我们给孩子立的规矩让他们变得冷漠,这些都是毫无意义的。

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父母不是你对立面,父母是永远和你们在一起的,帮助你、引导你、理解你,从而让你能为自己的行为负责、生活负责,只有这样,规矩才是有意义的!

以上!

@知乎亲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给孩子「立规矩」应该从几岁开始?是否真的有必要? https://www.bxbdf.com/a/171495.shtml

上一篇 2024-03-12 18:25:14
下一篇 2024-03-12 18:53:38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