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谢邀。
但小虎队真正大红的那个年代,身为85后的我还在上幼儿园。唯一有印象的是年轻的舅舅跟叔叔的房间里都贴着小虎队的海报。还有那个年代最时髦的四六分长发。所有的男明星包括四大天王都没能例外。


站在当下回顾当初,最贴切的总结大概就是,小虎队大概是华语乐坛第一个大红大紫的流行偶像组合。
本来那个年代的组合就不多,早于小虎队的组合大多是摇滚乐队,比如温拿五虎和beyond,更多的是以乐队的形式出现,不能算严格意义上的组合;


又或者是草蜢、达明一派、优客李林,又不主打偶像路线;



还有女子组合如南方二重唱,又偏向民谣且未大红过。

所以小虎队的模式是空前,且没有竞争对手的。
加上那个年代内地的年轻人响应改革开放流行下海潮,在福建广东等沿海地带接触到了港台流行音乐,又把这些音乐带回了家乡。听腻了千篇一律的民歌嗓红歌腔,像小虎队这样的港台流行乐,以爱情和青春为首的主题和富有节奏的旋律深受大陆人的喜爱。那个年代的年轻人现在都已是我们的父辈,每个人都曾以会唱几首粤语歌和闽南语歌为荣。比如保留曲目《海阔天空》《爱拼才会赢》。可以说是小虎队赶上了一个不可复制的大好时代。
那是粤语歌最好的时代,反观今天许志安和李克勤在电视上费力不讨好的唱着旧时代的粤语歌来唤醒一代人的记忆,可那一带人已经不是如今综艺节目的收视主体。我们只依稀记得大人曾经唱过,它们曾经红过。当然这是题外话。
而那个年代欧美流行音乐还未像今天这么普及,你能否想象即便是红极一时的后街男孩和西城男孩等组合,也是在小虎队解散后几年才成立的。
当下这个时代由于女权主义的兴起,从来都是以男性审美为主导的规则被改变了,女性逆潮流而上的开始疯狂消费“男色”。所以才有那么多疯狂的女粉丝,和红到发紫的偶像男艺人。因为跟衣服鞋帽一样,歌手也是某种程度上的商品,消费主体从来都是女性。小虎队那个年代也是,只是这种观点未被提到桌面上来谈。所以小虎队的火爆,也有他们的性别优势,有如今跟TFBOYS一样购买力可怕的姐姐粉和妈妈粉。
还有基于时代的特殊性就是,那个年代的偶像才是真正的偶像。喜欢他们的人还没有被称之为粉丝。歌迷想要见到歌手本人真是难之又难,甚至都没有多的渠道去了解歌手。九十年代的人们追星,甚至能背的出来当红杂志上刊登的艺人档案,包括他们生日身高血型星座喜欢的颜色和爱吃的食物,而如今随便网上一搜就找到了。
那时候最红的月刊《时代影视》早就倒掉了,《当代歌坛》去年也终于停刊了。


而迈入新世纪以后,随着网络的普及,和演唱市场的全面放开,歌迷想见到艺人已经是有钱就能解决的事。只是歌手也已经变成了职业的一种,从此再无偶像,只有艺人。
好像对小虎队的回望变成了对乐坛一个时代的怅然…
——————————————————————————————————
更新
回答
的提问
1985 草蜢,达明一派
1988 小虎队,软硬天师
1991 优客李林
1995 无印良品,彝人制造
1996 中国力量
1997 动力火车
1998 羽泉
2001 F4、水木年华
2002 阿里郎、5566
2003 boyz, A5
2004 元卫觉醒
2005 飞轮海,183club
2007 筷子兄弟
2008 至上励合
2010 旭日阳刚
2013 TFBOYS
搜索了一下华语乐坛上有过名气的纯男团组合。按照时间来讲的话好像并未出现过大的时间断层。甚至在迈入新世纪后的前5年随着《流星花园》和F4的爆红而涌现了一大批新鲜的组合,但多半都是昙花一现。05以后至今的十年内确实能混出一片天地的男团组合屈指可数。
一部分原因是我在前文并没有将标准4/5人乐队形态的组合算在其中,不然还有很多内容可以补充。
另外一部分原因跟组合这种形态本身有关系。一个组合逃不出的魔咒是,总有一个人会相对更红,那另一些人就显得很没有存在感。这样就会因为利益分配不均等原因导致解散。
还有一部分原因是,从现实层面上讲,培养几个人总是比培养一个人的成本要高,不管是交通差旅还是服装造型,在唱片业开始不景气的前10年,唱片公司捧红一个人都够难了,更别说捧红一群人,即便捧红了还要承担昙花一现便要解散的风险。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何评价小虎队?-小虎队现象 https://www.bxbdf.com/a/14895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