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的曼德拉效应是什么?-曼德拉的理念

大家的记忆又一次出现集体错乱了!

最近有网友发了一张聊天截图,一位群友称,自己记忆里《爱我中华》这首歌的歌词开头明明是“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枝花”。

但在网上搜索才发现,所有能查到的歌词都是“五十六个星座,五十六枝花”。

这张聊天截图发到微博上后,一天之内转评上万。

不少网友也都站出来证明:我记忆里的版本也是“民族”,而不是“星座”!

还有人质疑,为什么要把“民族”改成“星座”?

不过随后就有人给出了解释,可能是有网友把《爱我中华》和另外一首歌搞错了。

另外一位的解释则更加靠谱——

人教版《品德与社会》五年级上册教科书电子课本03版中的一页中,明明确确地写着“五十六个民族,五十六朵花”,还非常确凿地说这是一首歌。

一位可能是语文课代表的网友站出来说:按起兴的手法,先言他物,引入的两句应该都不是民族。

非常有说服力了。

破案了:要么是大家都记错了,要么是大家因为各种原因记了错误的版本。

这种事前几天也发生过:

有网友问大家,“具”字里面究竟是“三横”,还是“两横”;

他从小到大都被教育要写“两横”,为什么最近改成“三横”了?

最后结果也很简单,就是他写错了而已,写了那么多年的白字。

虽然有人查找以前的书法作品,两种版本都有,但在教学规范里,“具”字早在许多年前就已经被定为“三横”了

但如果说一个人写错也就罢了,为什么这么多人都引起共鸣,还声称规范遭到了修改?

这就是集体记忆错乱了。

这种一群人的记忆和事实不符合的现象,并不是孤例,也不止发生在中国。国外早有网友发现过这种奇怪的现象,还给它起了一个神秘的名字“曼德拉效应

为什么叫“曼德拉效应”呢?百科是这么解释的:

2013年曼德拉去世的新闻发布之后,世界各地的人发现自己对曼德拉的记忆出现了混乱,从死亡时间到死亡原因都出现了不同的记忆,许多互不相识的人回忆称自己看过纪念曼德拉的电影,包括电影的名字和内容都大体一致,然而这部影片从未上映,甚至从未拍摄过。

这种现象之前因为“对事情持有错误的印象”而知名,曼德拉效应只是一个新名字而已。

国外网友早就发现过好几次集体记忆错乱的事情了,还有人专门建立了网站“Alternate Memories”,收集这种“曼德拉效应”。

简单摘录几个大家能够理解的吧:

1、皮卡丘的尾巴究竟是什么颜色的?

在错乱的集体记忆中,它的尾巴尖部明明有黑色或者咖啡色。

但事实是,无论是游戏还是动画,皮卡丘尾巴都是纯黄色,尖部没有杂色。

2、福特的车标“Ford”,F的第二个横线,到底是不是卷卷的曲线?

在错乱的集体记忆中,它就是笔直的一条线。

但事实上,从1912年开始,Ford的这条横线就变成弯曲的曲线的。

3、星球大战的C3PO,它右小腿的颜色,是金色还是银色?

在错乱的集体记忆中,它是全身金色,右小腿也是。

但事实上,它的右小腿一直是银色。

这个网站收录了大概500条“曼德拉效应”的错乱记忆,每一条错乱记忆都有网友评论证实是真的。

这些错乱的差异引起了很多人的惊讶,包括一些作品的死忠粉:他们的记忆明明不是这样的啊…

除了这种商品、作品的记忆错乱,还有人对历史事件产生了错误的记忆。

这里就不举例国外历史了,就只说国内的吧——

香港著名演员,许多人心目中的老戏骨,午马先生,在2014年2月4日因肺癌晚期在香港病逝。

然而,如果你现在在百度搜索“午马”时,仍然有很多网友在问“午马为什么去世了两次?”

这些网友声称,自己明明记得午马在几年前就去世了,而且还言之凿凿地说看过相关的纪录片,还有人给出了具体时间2005年。

同样有如此遭遇的还有“肥猫”郑则仕,和午马先生一样,他也总被网友误认为已经去世。

饱受“去世”流言困扰的郑则仕,还在2013年专门发微博,拍了张手持当日报纸的自拍照,证明自己还活得好好的。

和“Alternate Memories”这种国外网站一样,国内也有人在网络上集体寻找一段根本不存在的记忆。

在“未删版40集央视西游”的贴吧里,有高达4万多个帖子在讨论现实存在《西游记》里不存在的情节:

羊力大仙分明下了油锅,为什么现在的视频版本看不到了?

86版《西游记》明明有40集,为什么现存只有25集(第一版)?

大家言之凿凿地说,自己在老版西游记里看过这类场景,绝不是什么动画版。

于是就就有人这么安慰自己和网友:因为各种原因被删节了。

这种神奇的都市传说,自然逃不了阴谋论者的“魔爪”。他们结合“2012世界末日”这种早已被证伪的阴谋论,发明了一种新的说法:

2012的确是世界末日,之所以大家还活着,是因为那年时间重置了。

嗯…荒诞无稽吧?更可怕的是还有不少人信了…

一些民科网站解释“曼德拉效应”还用上了“量子理论”“平行宇宙”“外星人入侵”这种大词。

这还不算玄的,有网友可能《黑客帝国》看多了,认为这是“母体”修正了时间线,只有少数人能察觉到错误。

嗯…这位网友你可以化身尼奥拯救世界了。

那到底是咋回事儿?

其实原因很简单,就是大家的记忆出错了。

前几个月就有一个“曼德拉效应”的真实再现,而且事实发生和集体记忆错乱相差不过几天…

头号玩家》这部电影在中国上映后,不少观众都被剧情所感动,也有人为里面数不清的彩蛋而兴奋。

在电影上映后的第4天,一位电影博主在微博上发了这么一段话:

这种看似大家都没注意到的彩蛋,“感动”了一众网友,这条微博最终获得1.8万多次转发

“太细腻了,万万没想到”“他最后都笑了,这一刻他也是真正的玩家”

评论中这些刚刚看完电影的网友,集体表示被这一细节所感动,我都能想象他们恍然大悟的表情了。

然而真实情况是……完!全!没!有!这!段!剧!情!

电影里大反派当年说的台词完整版是:

可以给用户设定不同的级别,黄金会员之类的,往下就用白金、白银、青铜。按充值金额划分,还有最高级的可以叫清水会员。毕竟是绿洲对吧?

然后就被哈利迪一句”咖啡还不错“顶回去了。

大反派没说过这种提议,电影结尾自然也不会出现“看到金蛋后幡然悔悟”的剧情了。

可是,不少亲眼看完《头号玩家》的人,前脚刚走出电影院,后脚就转发了这条微博(包括写这篇文章的我,惭愧…)

他们明明对种种细节彩蛋如数家珍,却对这条对情节有重大影响的线索产生了记忆偏差。

知乎网友在还原这次乌龙事件时说了句:

这可能是我所亲历的,时间间隔最短的曼德拉效应了。

你看,即便是随时可以考证的,前后时间差距那么短的事情,都能出现严重的集体记忆混乱。

那些年代久远,考证困难的集体记忆,出现错误的几率有多大几乎可以想象了。

所以,人的记忆真的很不靠谱,不要盲目相信它。

这种集体记忆错乱的事情,不止会发生在大众讨论的某件事儿上,有时候也会发生在你的身边。

有人曾经分享过他跟家人的一起吃饭的谈话,他家人在吃饭时说他小时候曾经在市场里走丢过,还差点跟别人的妈妈回家。

但是在他自己的记忆中,他明明自己从头到尾都只是在出口等大家买完东西,根本就没有“差点跟别人妈妈回家”的记忆。

那么问题来了,出现记忆错误很正常,那为什么每个人的记忆都错得一模一样呢?不可能有那么多不相干的人记错同一件事情吧?而且错得还一模一样?

有时候是因为“信念偏差”。意思是,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

也就是说,有“信念偏差”的人,会坚信自己的记忆是对的,尽管是自己不小心记错,也会认为历史发生了改变。

当然这可能没法解释为什么这么多人错得一模一样。

这就是因为“错误记忆”了,只需要一个错误的暗示,就能让人产生完全虚假的记忆。

曾经有研究者做了这么一个实验,只要通过反复的询问诱导,让小孩“仔细考虑”一件根本没发生过的事情。会有29%的小孩产生了关于这件事的虚假记忆。

放到具体的案例里,比如之前的“皮卡丘”,之所以会有“尾巴尖部是黑色”的记忆,可能只是它“耳朵尖部是黑色”这件事的错误暗示。

午马之所以被人误传去世,可能也是因为他曾经在《落叶归根》 中饰演一位诈死的老人。

直到今日还有很多人分不清曼德拉和摩根弗里曼,也就更不要苛刻他们会知道:2005年曼德拉的二儿子,马克贾托·曼德拉去世了。这可能也是大家记忆错乱的最初原因。

于是,当某个虚假记忆在机缘巧合下成为网络热点后,网友们的错误印象互相印证,于是就造成了一段集体的错误记忆。

这也能回答另外一个问题:为什么谣言的传播能力这么可怕?为什么效果那么致命?

因为谣言的说法比较震撼,就算你看到的时候觉得它是无稽之谈。但久而久之,记忆模糊后,你可能只会记得有个报道,却忘记了这是一则谣言。或者你只能模糊记得A和B的关联,但忘记了这种关联根本就是谣言所产生的。

虽然谣言没能立马说服你,但也在长久之后,它也会对你的价值观产生影响。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理解的曼德拉效应是什么?-曼德拉的理念 https://www.bxbdf.com/a/147006.shtml

上一篇 2023-08-06 03:02:22
下一篇 2023-08-06 04:24:26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