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小时候,一首《开封有个包青天》红遍大江南北。在我的印象中,电视剧里那个黑脸、额头有弯月的包公形象就印在我幼小的心灵中。

后来,看过故事《包公断案》、看过小说《三侠五义》、看过京剧《铡美案》、看过电视剧《少年包青天》,更加深了我对这个黑胖子的了解。我印象中的包拯包青天:开封府知府,大黑脸、额头有弯月,有执法团队师爷公孙策、带刀护卫展昭、贴身侍卫张龙赵虎王朝马汉,有龙、虎、狗三把铡刀,御赐尚方宝剑,甜面无私,尤其善于断案,其中最广为人知的有《铡美案》、《狸猫换太子案》、《铡包勉》等……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1993年台湾华视电视剧《包青天》剧照

再后来,我发现这些都TM是童话里的故事——骗!人!的!

包拯一生的经历

包拯(999年-1062年7月3日),字希仁,今安徽合肥肥东县人。名门望族出身,不是哥嫂养大的,人家父母双全、宠爱备至,从小开始就上了各种私人定制的兴趣班,非常有才。

29岁考上进士,被任命为建昌县的县委书记。可包拯却舍不得家中父母,便打了个报告问皇帝能不能在离家近点的地方上班,于是改任为今马鞍山市和县管税收,两地距离也就100公里左右,应该算是挺近了,可包拯还是觉得不满意,他是相当滴任性,辞官在家陪俩老人。

宋史包拯传》:始举进士,除大理评事,出知建昌县。以父母皆老,辞不就。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这一呆就是十多年,直到父母去世,包拯决定重出江湖,首站便到了瑞州(今广东肇庆)上班,以后的日子对包拯来说可谓顺风顺水、官运亨通,一步步受到提拔、重用。

时间终于到了嘉祐二年(1058年)三月,包拯也到了众人所知的开封府担任知府一职。开封府是当时北宋的首都,他的职务相当于现在北京市委书记,那是个相当大的官了。他铁面无私、刚正不阿、敢于直谏,不惧皇亲贵族,遇到看不顺眼的他就弹劾,据统计,在他弹劾下被降职、罢官、法办的重要大臣不下30人。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包拯剧照

有人戏言,要让包拯笑,比让黄河水清还要难。

在开封府当知府仅仅一年三个月的时间后,包拯又被提拔任御史中丞,最后再升为枢密副使,进入了宰辅行列。嘉祐七年(1062年)五月,包拯在办公室突然发病,根据资料对病情的描述,包拯得的应该是心血管疾病,最终治疗无效,于5月24日病逝,享年六十四岁。

为什么就这么个不服从组织安排、而且经常得罪朝中大臣甚至当朝权贵的刺头,还能得到重用呢?哪位同学回答一下?

因为宋朝重孝道,包拯的为了孝顺当官都不要了,这是孝子!是典型!是模范!而且包拯廉洁奉公,比如他在端州工作时,端州出产砚台,此前的知府打着进贡的旗号,敛取了贡数几十倍的砚台,回来后见到领导就送。包拯命令制造的砚台仅仅满足贡数,没拿一方砚台回家,这是清廉!是典型!是模范!大宋皇帝就喜欢这样的臣子,所以他也创下了为官26年升迁27次的记录,不仅宋代罕见,在中国历史上也很罕见。

好好捋一捋

包拯在开封任知府的时间仅一年零三个月,小说、电视、民间故事、戏曲等等把那么多事情都挤在他当知府的这点时间内,这可能吗?实际上,北宋的146年时间里,一共有183人次做过开封知府,包括寇准、欧阳修、蔡襄、范仲淹等,平均每次知府都干不到十个月。任职能到一年以上的才4个人!说点题外话,这是因为开封府太重要了,一旦你扎根太深,对皇帝有威胁啊。

继续往下捋。

黑脸、弯月从哪里来的?

安徽合肥市包公祠的古石碑“包拯肖像”和故宫藏画中的“包拯画像”中,包拯都是白净书生的形象,史籍上也称其“面目清秀,白脸长须”,怎么我们接触到的包拯形象都不一样呢?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故宫南薰殿包拯画像

这是宋后历朝戏剧界为包拯塑造出来的形象。包拯铁面无私,不苟言笑,为了舞台效果,把他的脸谱设计成黑色,至于月牙,这是代表着正义,是黑暗中光明的化身,不是有句古话嘛:我要代表月亮消灭你们!这非常符合包拯清正廉明的气质,于是这样的形象就一直流传下来了。

到了清朝,一本《三侠五义》把包拯的黑脸推向了高潮,这本以包拯为主角的侠义小说将包拯的清正廉明形象也推向了顶峰,此后,包拯的黑脸不仅活跃于舞台之上,也有了文字来源。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小说《三侠五义》

包拯到底会不会断案?

其实历史上的包拯并没有在办案方面做出多少贡献,史料记载的断案事迹很少,就是文人耿直罢了,喜欢提意见、弹劾官员,也许是我们这个名族需要一个崇拜和信仰的对象,加上文化包装,于是今天也便有了包青天。再说了,他平时公务缠身,有更多、更大的公事要处理,张大妈家少了牛、李大爷家丢了鸡、王小二跟老婆吵架这种琐碎小事他都要亲自过问的话,不得累死啊。

相反倒有一些史料证明,这位爷根本不会判案,刚愎武断,自作主张,感情用事。沈括的《梦溪笔谈》中还记载了包公的一件糗事,被手下一个小吏设计上当,无罪释放了一个犯法的大老板。所以那些个《狸猫换太子》、《铡美案》等等,都是假的。再说狸猫换太子听着也不像真事,太扯了;陈世美根本就是查无此人,非得找到故事原型的话,也该是清朝时候的人了,跟包拯压根没半点关系。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京剧《铡美案》剧照

包拯有三把铡刀吗?

宋朝的死刑条目多达到三百种以上,但是宋朝的死刑犯人的人数却非常少,是历史上刑罚最为宽松的朝代,对死刑犯的执行也是极为慎重的,要一步步审批才行,像包拯那样自己审案、自己宣判、自己执行,在宋代是绝对不可能出现的。而且,中国古代法律里从来没有以铡刀作为刑具,宋朝执行死刑要么斩、要么绞,只是针对个别极其严重的犯罪,才特设“凌迟处死”。因此在包公所处的北宋,是没有铡刀刑具的。

实际上,“铡”这个字也是很晚才出现的。在唐宋两代的文献中也是极难寻找。铡刀的记载大量出现,是在元朝。以游牧为生的蒙古族,冬季需要将储备的草料切碎来饲养牲畜,称为“铡草”。

一直往后追查,还是那本《三侠五义》小说,里面给包拯配备了铜铡,而且还是三件套。听着挺过瘾:龙头铡可铡皇亲国戚、凤子龙孙;虎头铡可铡贪官污吏、祸国奸臣;狗头铡:可铡土豪劣绅、恶霸无赖,可惜是杜撰的。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现开封府内三把铡刀

顺便提一下那个尚方宝剑,也是假的。尚方宝剑是中国古代皇帝藏在“尚方”的剑,便俗称“尚方宝剑”,从汉代就已经开始有了,但像电视剧中那样,尚方宝剑象征专断权力,并有隆重的授剑仪式是始于元代,所以包拯不可能得到尚方宝剑。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包拯手持尚方宝剑剧照

公孙策、展昭、张龙、赵虎、王朝、马汉呢?

全部都是假的!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虽然我们所知的包拯事迹几乎都是杜撰的,但还好包拯这个人是真实的,一生确实都在为百姓做事,整治吏治、注重生产、巩固国防、举贤任能、为民请命,颇有政绩,是我国历史上的名臣,杰出的清官代表。做过许多有益于百姓平民的好事,“不爱乌纱只爱民”,赢得了世人的敬仰。不管是戏剧还是小说,都使得包公的形象更丰满,甚至神化、传奇化。包公“包青天”成了人们寄托、祈望的理想人物。

现开封府内有一块石碑,上面刻着北宋开封府历任知府名单,你会发现,包拯的名字只是一个坑,因为长期以来,百姓们对包拯的敬仰那是滔滔不绝,都想亲手触摸一下这个好官,久而久之,大理石都被摸出了一个坑。这也反映了大家是有多爱包拯啊!

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真实的包拯是怎样一个人?-包拯的真实样子 https://www.bxbdf.com/a/146156.shtml

上一篇 2023-08-04 14:42:22
下一篇 2023-08-04 14:43:21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