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自我突围》
作者: 施一公
……
简介:
这本书是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老师的人生成长历程,从童年成长、出国留学、中餐馆打工等经历,与儿女相处的趣事,和杨振宁、饶毅等师友情谊等。……
✏️读书笔记:
《自我突围》自序中作者第一句话:“我是一个与生俱来的理想主义者。”在他身上有着“任凭风吹雨打,不坠青云之志”的志向。一直到他创办西湖大学,在经历焦虑与绝望的同时,他都没有放弃过自己心中的理想。……
在《我们为什么上大学》一章中,作者的一段话不仅体现了育人之思的教育心得,更值得让人深思,他说:我们上大学是为了学知识、充实自己,但一定不只是为了学知识!甚至在你这一辈子当中,在大学里学习的知识只是其中很不重要的一部分。我们上大学也是为了学技能,学习解决问题的能力,但也不只是为了学技能!甚至学技能也不是大学教育中最重要的一部分。那么上大学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我以为,是学做人。做人并不是一定要做我们觉得可望而不可及的英雄模范,更不是要学会八面玲珑,而是学做一个健全的、有自信的、尊重别人的、有社会责任感的人,大学最重要的目标就是培养这样的人。关于大学的作用,最根本的一条就是帮你树立社会价值观、人生观。

在《“起跑线”重要吗?》一章中,作者说对父母而言,离圆满就差一步:找个好对象,早日生孩子。这种公式化的完美人生成为无数中国家庭的奋斗动力。在比赛中,起跑的瞬间固然重要,但最终决定成败的是能否率先撞线。对于人生这场充满无穷变量的“超长马拉松”,“起跑线”的影响更不是决定性的。

施一公老师自己把这本自传总结为追求理想道路上的“三个人”——
1.“我是什么人?”他笑道:“我是地地道道的河南人。”他自己的成长经历都是他关于人生抉择、自我突破和理想追寻之路的种种感悟。
2.“我想成为什么样的人?”施一公说,他从小到大曾无数次问自己,“但我真的说不清,对于我来说,理想是朦朦胧胧的,但我知道实现它的路径。”
3.“我要怎么做这样的人?”这是书中最主要的部分,施一公说,我的成长足迹,并不完全按照规划在往前走。怎么做这样的人,其实也是我在追求理想道路上,一边走一边去调整的过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阅读施一公《自我突围》-施一公书籍 https://www.bxbdf.com/a/143862.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