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施一公的经历看人跟人最大的差距:学习好的秘诀可能是艺术-施一和施一公的关系

#挑战30天在头条写日记#

施一公是中科院院士,西湖大学校长;曾经的清华大学副校长,清华生命科学院院长,普林斯顿大学终身教授。是大家耳熟能详,有家国情怀的科学家。在以前的认知里,我总觉得这样的人就只知道学习,绝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看书、做研究了。唱歌、画画、搞艺术和这些人是无缘的。

从施一公的经历看人跟人最大的差距:学习好的秘诀可能是艺术-施一和施一公的关系

然而,施一公从小喜欢艺术,小学参加过学校的美术队和文艺表演队,从舞蹈到快板、相声、腰鼓都尝试过,是班级、学校的文艺小骨干,对此乐在其中。

1990年出国留学之后,即使日子过得比较清苦,还是省吃俭用,经常去洛克菲勒中心观看纽约芭蕾舞团的演出,尤其是圣诞节前观看经典的《胡桃夹子》和《天鹅湖》。虽然坐在远离舞台的第四圈位置,但还是格外享受!去伦敦或巴黎旅游时,也不忘观看当地的各种艺术演出。在普林斯顿大学任教期间,又成了小镇麦卡特剧院观看演出的常客。

施一公这么热爱艺术,为什么没有影响他的学习和科学研究?

也许罗素的话,可以给到大家启示:

罗素说,在现代世界中,爱的最危险的敌人是工作即美德的信念,急于在工作和财产上取得成功的贪欲。这种过分膨胀的“事业心”耗尽了人的活动力量,使现代城市居民的娱乐方式趋于消极的和团体的。

他鼓励人们欣赏非实用的知识如艺术、历史、英雄传记、哲学等的美味。他相信,从“无用的”知识与无私的爱的结合中便能生出智慧。

从施一公的经历看人跟人最大的差距:学习好的秘诀可能是艺术-施一和施一公的关系

我理解的是,人跟人最大的区别是生命力的区别。为什么有些人干任何事都精力旺盛,热情四射,给他浇一点水就一直一直生长。而有些人,天天蔫了一样,无精打采。而艺术就让人沉浸其中,享受生命绽放之美。孩子在接受艺术熏陶的同时,生命力也在生长。做其它的所谓“正事”也更有能量调动各方资源,更能克服困难和挫折,所以也更容易成功。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从施一公的经历看人跟人最大的差距:学习好的秘诀可能是艺术-施一和施一公的关系 https://www.bxbdf.com/a/143860.shtml

上一篇 2023-07-31 22:42:56
下一篇 2023-07-31 22:51:56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