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祖系,吴大鸿胪。父悌,吴平后入晋,为邵陵太守。洪少好学,家贫,躬自伐薪以贸纸笔,夜辄写书诵习,遂以儒学知名。时或寻书问义,不远数千里崎岖冒涉,期于必得,遂究览典籍,尤好神仙导养之法。从祖玄,吴时学道得仙,号曰葛仙公,以其练丹秘术授弟子郑隐。洪就隐学,悉得其法焉。后师事南海太守上党鲍玄。玄亦内学,逆占将来,见洪深重之,以女妻洪。洪传玄业,兼综练医术,凡所著撰,皆精核是非,而才章富赡。
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与周玘等起兵讨之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迁伏波将军冰平,洪不论功赏,径至洛阳,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
洪见天下已乱,欲避地南土,乃参广州刺史嵇含军事。及含遇害,遂停南土多年,征镇檄命一无所就。后还乡里,礼辟皆不赴。元帝为丞相,辟为掾。以平贼功,赐爵关内侯。咸和初,司徒导召补州主簿,转司徒掾,迁谘议参军。以年老,欲练丹以祈遐寿,闻交趾出丹,求为句漏令。帝以洪资高,不许。洪曰:“非欲为荣,以有丹耳。”帝从之。
洪遂将子侄俱行。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去,洪乃止罗浮山炼丹。岳表补东官太守,又辞不就。岳乃以洪兄子望为记室参军。在山积年,优游闲养,著述不辍。洪博闻深洽,江左绝伦。著述篇章富于班马,又精辩玄赜,析理入微。后忽与岳疏云:“当远行寻师,克期便发。”岳得疏,狼狈往别。而洪坐至日中,兀然若睡而卒,岳至,遂不及见。时年八十一。
(节选自《晋书葛洪传》)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与周玘等起兵/讨之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迁伏波将军/
B.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与周玘等起兵讨之/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迁伏波将军/
C.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与周玘等起兵/讨之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迁伏波将军/
D.太安中/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为义军都督/与周玘等起兵讨之/秘檄洪为将兵都尉/攻冰别率/破之/迁伏波将军/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积年意思是多年。“积”与《劝学》“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的“积”含义相同。
B.不辍意思是不停止。“辍”与《陈涉世家》“辍耕之垄上”的“辍”字含义相同。
C.克期意思是在约定的时间内。“期”与《陈情表》“外无期功强近之亲”的“期”含义不同。
D.得疏意思是收到书信。“疏”与《滕王阁序》“敢竭鄙怀,恭疏短引”的“疏”含义不同。
3.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葛洪勤学博闻。他从小就喜欢学习,虽然家境贫寒,但仍坚持学习。其后向郑隐、鲍玄学习,儒道兼修。
B.葛洪不慕功名。.身处乱世,曾到南方躲避。后来回到家乡,不管是哪里的礼请征召,他一概不接受。
C.葛洪醉心学问。石冰之乱平息后,葛洪径直去了洛阳,想要搜求异书秘籍,并且宣传推广自己的学问。
D.葛洪潜心著述。他的著述篇章丰富,超过班固、司马迁。思想深邃,能精辟入微地分析论辩玄妙的道理。
4.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1)以年老,欲练丹以祈遐寿,闻交阯出丹,求为句漏令。
(2)至广州,刺史邓岳留不听去,洪乃止罗浮山炼丹。岳表补东官太守,又辞不就。
答案:
(1)D
(2)A
(3)C
(4)因年岁已高,想要炼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阯出产仙丹,请求担任句漏县令。
到了广州,刺史邓岳挽留不放他走,他只好留在罗浮山炼丹。邓岳上表要补葛洪为东官太守,他坚辞不受。
【解析】
(1)“起兵”做的事情是“讨之”,要连在一起,排除AC;“破之”是结果,单独成句,排除B。译文:太安年间,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是义军都督,与周玘等发兵讨伐石冰,顾秘传檄书召葛洪为将兵都尉,让他攻击石冰的策应部队,葛洪打败了这支敌军,被升为伏波将军。
故选:D。
(2)A.“含义相同”有误,“积土成山,风雨兴焉”大意是“堆积土石成了高山,风雨就从这里兴起了”,“积”解释为“堆积”。所以含义并不相同。
故选:A。
(3)C.“并且宣传推广自己的学问”有误,原文为“欲搜求异书以广其学”,意思是“想要搜求奇书秘籍来充实自己的学问”。
故选:C。
(4)以:因为;遐寿:长寿;为:担任。译文:因年岁已高,想要炼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阯出产仙丹,请求担任句漏县令。
乃止:只好留在;表:上表;不就:不去就任。译文:到了广州,刺史邓岳挽留不放他走,他只好留在罗浮山炼丹。邓岳上表要补葛洪为东官太守,他坚辞不受。

参考译文:
葛洪字稚川,丹杨句容人。祖父葛系,在吴国担任过大鸿胪。父亲葛悌,吴国灭后入仕晋,任过邵陵太守。葛洪从小就刻苦好学,家中贫穷,自己白天上山打柴以换取笔墨纸张,夜晚读书抄写记诵,于是以精通儒学而知名于世。他性格清淡寡欲,没有玩耍之类的爱好,不知道棋盘上有多少条线,也不知摴蒱之类的赌具叫什么名称。葛洪为人木讷少言,不喜欢名利,时常闭门不出,也很少与人交游。他曾在余杭山见到何幼道和郭文举,互相对视了一阵,双方没有说一句话。他时常寻访典籍探究学问,哪怕是千里之遥道路崎岖艰险,也一定去寻访,直到有了结果才罢休,就这样得以博览群书。后来又从师于南海太守上党人鲍玄。鲍玄见到葛洪,非常器重他,把自己的女儿许配与他为妻。葛洪继承了鲍玄的学业,同时又兼攻医术,所撰写的文章著作,无不透彻精妙,而文辞也很华美。
太安年间,石冰作乱,吴兴太守顾秘是义军都督,与周玘等发兵讨伐石冰,顾秘传檄书召葛洪为将兵都尉,让他攻击石冰的策应部队,葛洪打败了这支敌军,被升为伏波将军。石冰之乱被平定后,葛洪不计较自己的功劳和赏赐,径直去了洛阳,想要搜求奇书秘籍来充实自己的学问。
葛洪见当时天下已乱,想到南方去躲避,他对各地长官邀请入幕的召书一概不应。后来回到故乡,礼请征聘一概不接受。元帝为丞相时,任他为掾属。咸和初年,司徒王导召葛洪补州主簿,再转为司徒掾,迁谘议参军。干宝与他关系亲密,举荐他,(认为他的)才华可承担国史的编修工作,选他为散骑常侍,授大著作之职,葛洪坚决推辞不受。因年岁已高,想要炼仙丹以求长寿。听说交阯出产仙丹,请求担任句漏县令。皇帝因他资历声望高不答应他的请求,葛洪说:“我并非要求荣耀,只因为那里有丹。”皇帝这才同意。
葛洪于是带着儿子侄儿一起上路。到了广州,刺史邓岳挽留不放他走,他只好留在罗浮山炼丹。邓岳上表要补葛洪为东官太守,他坚辞不受。葛洪在罗浮山多年,优游闲养,著述不停。葛洪自号“抱朴子”,于是就以此给他的书命名。其他所著碑记诔文诗赋百卷,移檄章表三十卷,神仙、良吏、隐逸、集异等传各十卷,《金匮药方》一百卷,《肘后要急方》四卷。葛洪博学精识,在江东无人可比。著述篇章丰富,超过班固、司马迁。他又能精辟入微地分析论辩玄妙的理义。后来他忽然写信对邓岳说:“当远行去寻找仙师,即刻就要启程。”邓岳收到书柬,慌慌张张地赶去道别。而葛洪端坐到中午,竟像熟睡一样去世了。邓岳赶来,已来不及见他一面。葛洪卒年八十一岁。
#文言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葛洪,字稚川,丹阳句容人也阅读答案及翻译-《晋书葛洪传》-葛洪的简介10字以内 https://www.bxbdf.com/a/13947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