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卡舒吉之死”看战地记者(卡舒吉是谁)

2018年9月8日是第60个“国际新闻工作者(团结)日”。2018年11月8日是中国第18个记者节。而在这短短两个月里,知名沙特阿拉伯记者卡舒吉在进入沙特驻土耳其伊斯坦布尔的领事馆后失踪,并最终确认遇害。

据外媒报道,土耳其消息人士透露,有证据表明卡舒吉10月2日进入领馆后不久,就在总领事穆罕默德·奥塔比(Mohammad al-Otaibi)的办公室内被杀害,并被肢解。报道称,根据土耳其当局掌握的音频记录,卡舒吉在遇害前并未接受所谓的审讯,但遭到了侮辱和殴打。当时,沙特驻伊斯坦布尔总领事奥塔比也在现场。随后,奥塔比被要求离开办公室,来自沙特的解剖和验尸专家萨拉赫·穆罕默德·塔比吉(Salah Muhammed A Tubaigy)对其进行了肢解。这一过程持续了7分钟,被称为”致命七分钟”。

根据国际新闻协会和保护记者协会的资料z显示,从1987至2014年,有超过700名的战地记者在报道战争和武装冲突的过程中丧生。根据保护记者协会的统计,2017年共有34位记者在进行新闻调查的时候不幸身亡,其中,有16名死于战火,12名死于谋杀,还有6名死于危险任务。“战地记者”这一身份毫无疑问是“高死亡率”的代名词。

战地记者,他们面临的不仅仅只是刀枪无眼的不可控战争,而且还面临着潜在的蓄意谋害威胁。他们走过的每一寸战地,脚下可能是地雷,头上可以是弹炮。为了第一手资料,他们必须奔赴炮火最为密集的区域,也因此,他们的生命毫无保障可言。拿到新闻资料是命悬一线,发布新闻稿件也是生死一线。看到卡舒吉遇害的信息时,我脑海里一下子跳出了电影《红海行动》里的情节。电影中记者夏楠去报社找主编说自己追查黄饼的新突破时,却遭到主编严词阻止,让她放弃追查,暗示她再追查就将有生命威胁。果不其然,她的车已经被恐怖分子装了炸弹,她由于回头捡手链幸而躲过一难。再到后面她随蛟龙突击队奔赴非洲,躲避轰炸、在沙漠中翻滚等等,都令人惊心动魄。战地记者,到底是一个怎样的身份呢?

首先,记者这一职业本就很不容易。跑外景风吹日晒稍有懈怠,一天便可能终无所获;跑内场长枪短炮稍慢一步,新闻便失了竞争价值。好不容易拿到了新闻材料,就要赶紧赶稿发布,争夺首发优势。而我觉得最不容易的,是新闻人应当有的情怀与信仰与现实利益之间的矛盾,令记者焦灼,战地记者更是如此。 我们总认为,记者就应当就真相公布于世,然而作为记者,作为战地记者,实话实说并不容易。“战地记者除了要面对死亡威胁之外,还要承受来自军事、政治、技术和经济方面的压力,这些压力中最主要可能是如何更加审慎地评论和分析战情,也可能是关于自我检查的问题和接受限制他们行动的规定的问题,甚至可能是如何在纵横交错的信息中辨别并报道事实。”这是格雷戈·麦克罗林在《战地记者》一书中对战地记者所面临处境的概括。由此可见,战地记者想要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公正、深入且“无情”地把事实真相公布于众,可谓是难上加难。

在我看来,战地记者是一个极富有情怀与信仰的职业,选择当一名战地记者,不是为了钱为了权为了势,而是为了让这个世界多一些和平少一些战斗。将战地的现况展示给世人,让世人明白和平的可贵。“如果你没法阻止战争,那你就把战争的真相告诉世界。”这是战地记者永恒的格言。只要存在战争,就会有无数的战地记者秉承这句格言,带上摄像机义无反顾地走上战场,同样只有阻止战争和武装冲突,让战争的阴影远离人类世界,让战地记者“转业”,才能避免更多的战地记者血洒疆场。但世界并不太平,战事从未停息,要想让战地记者远离死亡威胁、走出报道困境,需要各方的共同努力,完善对 战地 记者的 保护。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从“卡舒吉之死”看战地记者(卡舒吉是谁) https://www.bxbdf.com/a/133181.shtml

上一篇 2023-07-15 00:40:25
下一篇 2023-07-15 01:02:58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