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处在命运的漩涡中,和周围的人和事不停的交错着,处于不同年龄层次、不同人生经历的人们一起对付着这个随着时间一刻也不能停的历史的车轮。

中年危机,对于张春梅而言,是月经的失踪、婆婆的老年痴呆、丈夫倪伟强的闹离婚再加上儿子的『叛逆恋爱』,一件一件砸向了她。原本刚刚当上副主编位置的她,开始觉得自己是幸福的。因为在其他人看来,她有着副教授头衔的丈夫倪伟强,有着硕博连读前途无限的儿子,是人到中年的人生赢家了。
但日子是自己的,心底的秘密也只有她自己知道。开始,是为了儿子斯楠的学业不受影响,坚决要维护这个家的体面,她不同意离婚,后来丈夫把婆婆送进了养老院,为了能够接回婆婆,她同意离婚。
我当时在想春梅是有情有义的儿媳妇,因为婆婆说过“我老了不要进养老院,不要那些七七八八的人弄我”,加上去了养老院,看到婆婆的眼神没有了以往的神色,所以她决定自己照顾婆婆。不过还有一层原因,可能是念着之前的情分,接妈回来照顾,就算和伟强离婚,还有妈需要照顾,总不会那么快就离。
再后来,她想通了,为何要把自己的幸福寄托在一个家庭里,难道离开了这个家我的幸福就没有了?于是她很果断的签了离婚协议与伟强再没有夫妻之间的义务与责任,交流起来更像是朋友,照顾妈的时候更像是战友。
读到这里,有时候想起自己的婚姻,从恋爱到结婚5年,两人相伴快14年,双双步入三十而立之年,为了建立好小家庭有更好的生活,为了能够给女儿一个温馨的成长氛围,为了多挣钱让以后的我们不至于被父母的医疗费用或者自身养老而担忧,就好像是进去了一个设定好的程序一样,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年轻时候的激情渐渐褪去,维系这家庭的更多是出于责任心,再就是女儿的一天天成长带给我们的新的体验感。如果再过二十年,女儿有了自己的生活,到时候我们的中年危机也来临了,与二十多岁刚刚进入社会的迷茫感不同,到时候是怕要与自己的父母告别,自己面临死亡更近的时刻了,不知道又是什么心境。
从倪伟强的男性视角,表现出来的中年危机是一个人想对自己命运的抗争,因为被查出脑部有肿瘤,是个隐患,有可能成为植物人或者离世,所以他突然想为自己活一次,于是选择离婚,逃出这围城。可是在母亲的病床前,儿子学业的风波中,他都没办法置身事外,等这一切尘埃落定,母亲最终病逝,儿子研究生毕业未读博就成婚,他也结束了自己的抗争,想挽回春梅的心,但是春梅当时觉得自己反而没有那么需要伟强了。
本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命运让伟强成为了植物人,同时,也让春梅再次怀上了伟强的孩子,春梅从照顾前婆婆又变成了照顾前夫,也有人说她命里克婆婆又克老公,但是她心态已经平静了,儿媳未婚先孕,就索性结婚冲喜想把伟强唤醒,她想着如果伟强醒了这个二胎可以留,如果伟强三个月还不醒,就不留了。可能伟强是健康的当初就不会突然找她离婚吧,她觉得一切都有了答案。
在这个世界上,有个人陪伴了二十几年,如果他真的走了,也就少了一个人与你分享以前的回忆。
对于死,书中有段话我觉得写的挺好:每个人其实都是在表演一出戏,死亡就是这部戏结束了。不论人是具体以什么方式死的,这部戏也就挂上了句号,别人终究是看戏的人。事事顺其自然,什么是自然,就是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命运冥冥之中已注定。说起来,年轻人都不服命运,等到老了都开始认命了,也只有老了才能活在当下,因为过了今天说不定就过不到明天。
除了中年危机,养儿防老也是个老话题,我父母说现在养儿防老都和以前不同了,以前都是老人有几个子女总有人留在身边可以照顾,现在90后独生子女不可能每个孩子都在父母身边,就算在父母身边又有多少可以和睦相处。他们已经不指望我们养老送终,存够了钱去养老院住着。
书里,有3个孩子的老太太还算有福,三家砸钱也续命了几次,没有生活质量,至少不会没有尊严的活着;另外有个老人正阳娘,是倪伟贞(倪伟强妹妹)的遗腹子的奶奶,老了器官衰竭去世,算是体面,白发人送黑发人,亲儿子离世的时候就想一起走了,得知倪伟贞怀了她孙子,总算有一寄托,跟着生活了一阵看到了孙子也满足了;还有的老人在养老院没有儿女的,可能遭到虐待也没有办法,更不提那些生活不能自理的,那就更遭罪了。倪伟贞,这个一直不按常理随心所欲生活的编剧,也是看了她妈这个例子,觉得没有后代无法想象会成什么样,所以大龄还是找到了年轻时喜欢过的导演(已离婚)借了精子,生了孩子,自己抚养长大。
有的亲人在一起是亲情,和和睦睦令人羡慕,有的亲人因为利益关系变成了仇人,有的亲人之间因为生前的仇恨无法化解,就连死后这种恨依然持续着,就像红艳在她婆婆死后,对婆婆依然没有释怀,把她和倪俊的离婚当做一种复仇,以致倪俊彻底被击垮了。曾经不顾一切走到一起的情人,最终因为婆媳关系将两人的情感消磨殆尽,婆婆用自己的市侩影响着媳妇,从最开始觉得媳妇来自小城市家穷又不早点生娃,到后来觉得媳妇挣到钱了又想当一家之主了,更加不听话不生养了,两个人始终为权利较劲,谁也瞧不上谁。媳妇觉得进这个家什么都图不到,还是只能靠自己,婆婆嫌弃媳妇身世,没有后代更加不会买新房。最终谁也占不到谁便宜,婆婆最后的遗愿是儿子离婚,所以在婆婆出车祸死亡后这样的家庭彻底瓦解。但是作者还是给红艳写了个富有人情味的结局,其实追求到了权利又如何,挣到了钱独立了,解气了,看到被公公打在病床的倪俊,她心痛了,也醒悟了,还是想好好有个家,也是命运安排的新生命在体内让她觉得上天还是眷顾她的,已经两次流产的她本以为希望渺茫了。
婚姻可以是两个势均力敌的成年人为了共同的利益一起生活,一旦一方出现了利益危机,这个平衡就被打破了,婚姻危机总会出现。夫妻本身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就是这个意思。婚姻也可以是相互成全、相濡以沫、白头到老的陪伴,有人倾尽一生去爱不求回报。婚姻可以是爱情的坟墓,也可以是爱情的证明,甚至也可以与爱情无关。每个人的进入婚姻的答案有所不同,不同年龄段的对于婚姻的想法也不尽相同。
我觉得书中还有一个片段比较有意思:春梅的儿子斯楠爱上了淑淑,一个文艺系学生,用世俗的眼光说就是,和斯楠这种高材生相比配不上,加之家庭因素,淑淑目前是孤儿,父母生病早逝,可以说在人生经历上相对斯楠要丰富一点,成熟的早一点。两人情投意合,但是他们的感情在父母看来是非常不成熟的,春梅觉得斯楠就是因为这个女子连硕博连读这么好的机会都荒废了。为了拆散他俩,春梅提出建议让全家人举手表决是否同意他们交往,结果表决的时刻没有一家举手,哪怕他提前和大伯倪伟民还有哥哥倪俊打过招呼。可怜的斯楠在悲愤中说出了一系列刺耳的真话:对大伯妈:『你,抱怨了一辈子,永远嫌大伯穷!』对他妈:『你连自己的婚姻都经营不好!』对姑姑伟贞:『你,年轻时候胡混,年龄大了未婚生子!』最后指倪俊:『你,不求上进,总是被老婆抱怨!你们自己的婚姻都没有经营好,凭什么来指导我的感情,我的婚姻,我的未来?』
有人说我们听了一辈子有道理的话,却依旧过不好这一生。人生道路本就很多坎坷,过了这个坎才悟出道理来,听了别人的道理自己没有经历,当然悟不出来,自然也是要去往坑里跳了才尝得人生百味。加上每个人都不是完美的,过的人生自然也是觉得充满各种遗憾。人常常是选择了一条道路,若不走了,就有不走的遗憾,若走了也会羡慕曾经未选择的路,朦胧而美好。
故事的结尾,随着伟强眼角渗出的泪水而结束,或许他们又破镜重圆了。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熟年》的读后感-熟读什么意思? https://www.bxbdf.com/a/12171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