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杨宏建“宅家”14年终于能顺利下楼
10年前,继母唤醒植物人儿子温暖中国,10年后,她有一个心愿希望被“点亮”。连日来,本报报道了继母高云的故事后,一家人的命运牵动了一座城。社会各界伸出援手,帮助杨宏建凑齐了购买“爬楼轮椅”的资金。轮椅到货后,经过半个月的安装调试,已完成人机磨合。4月9日,“爬楼轮椅”平稳地载着杨宏建下楼,14年的梦想在此刻实现了!
“无论怎样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这么多关心我的人。”——杨宏建
“感谢 《半岛晨报》的记者和爱心人士,给杨宏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爱心的力量,真伟大!” ——继母高云
厂家完成改装后将轮椅快递到大连 经本报连续报道,高云一家人的命运牵动了一座城。在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的帮助下,高云一家筹集到了购买“爬楼轮椅”的资金。3月20日,夫妻俩为儿子杨宏建选定了电动爬楼轮椅产品。杨宏建右手不能自主活动,左手情况要稍好一些。而电动爬楼轮椅的开关设计为右手操作,为了不影响使用效果,需要生产厂家把开关改装到左手部位。经过沟通,厂家完成了改装工作,并于半个月前把轮椅快递到了大连。
收到货后,父亲杨晓峰很快便完成了组装。他说,“爬楼轮椅”设计比较人性化,动力为电力驱动,安装有履带。在上下楼前,家人帮忙把乘员的身体固定在轮椅上,然后按下开关,由履带载着轮椅缓缓移动,最终把乘员送到指定楼层。“简单易用,非常好!”对于这款产品,杨晓峰比较满意。
继母当“替身”完成轮椅人机磨合 为了测试轮椅的性能,继母高云主动给儿子当起了“替身”。高云说,轮椅毕竟是刚安装好的,也没有使用此类设备的经验,还需要进行人机磨合。“最担心的是,一旦在爬楼途中出现问题,把杨宏建给摔了,那就麻烦了!”于是,她替儿子进行了测试。在楼道里,高云坐在轮椅上,由杨晓峰在身后进行操作。下楼、上楼……经过半个月的反复测试,确认轮椅的性能比较稳定,两人才放心让杨宏建乘坐。“妈妈,我懂你的心思……”杨宏建看着父母忙前忙后,把脸转向窗外,喉咙里发出了哽咽的声音。采访中,杨宏建偷偷地告诉记者,父母的年龄越来越大,今年两人都已60多岁,还要为自己奔波操劳,这让他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是,无论怎样也得好好生活下去,对得起父母,对得起这么多关心我的人。”他说。
出门前,老两口精心为儿子打扮一下。
在轮椅上固定好身体,杨宏建准备下楼了。
在履带带动下,轮椅缓慢而平稳地“迈”下楼道台阶。
感受春暖花开 一家人圆梦了 4月9日上午,杨宏建首次乘坐“爬楼轮椅”下楼。距离上次出门,已过了两个月的时间。当时,还是父母请了四个壮汉把他抬下楼的。在记者见证下,杨宏建把儿子固定在轮椅座椅上,启动了开关。在履带带动下,轮椅缓慢而平稳地“迈”下楼道台阶;到了转角处,杨晓峰调整轮椅方向,然后继续下行……从七楼下到一楼,总计耗时15分钟,而从一楼“爬”到七楼则需要20分钟。
春暖花开,杨宏建下楼的愿望实现了。半岛晨报、39度视频摄影记者孙振芳
阳光照射在楼院的花丛里,杨宏建笑容灿烂。“14年的梦想,终于实现了!”杨晓峰乐得合不拢嘴,可高云却转过身,抹去了眼角的泪水。“感恩,感恩,再感恩!”当天,高云把一家三口赏花的合影发到了朋友圈里。她写道:“儿子能下楼,实在是太高兴了!感谢《半岛晨报》的记者和爱心人士,给杨宏建带来了幸福和快乐。爱心的力量,真伟大!”
半岛晨报、39度视频首席记者满文飞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原创
杨宏建“宅家”14年终于能顺利下楼-杨宏森简介 https://www.bxbdf.com/a/11417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