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pToDate临床顾问:普通感冒是一种急性自限性上呼吸道病毒感染,症状轻重不一,包括打喷嚏、鼻充血、流涕(鼻溢)、咽痛、咳嗽、低热、头痛和不适。其建议:
除了退热剂/镇痛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之外,应避免对<6岁的儿童使用OTC药物治疗普通感冒。除了退热剂/镇痛剂(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之外,建议不要将治疗普通感冒的OTC药物用于6~12岁的儿童;建议不要使用OTC减充血剂,或是减充血剂/抗组胺药复方药物;其益处尚未得到证实,且可能有相应风险。对于≧12岁的青少年,如果支持性干预措施未能改善令人烦扰的鼻部症状,建议予以OTC减充血剂(口服或局部用)。不要将止咳药(如右美沙芬)用于治疗普通感冒的咳嗽;不建议将抗组胺药(比如氯苯那敏、苯拉海明、西替利嗪)用于治疗普通感冒;不建议给普通感冒患儿使用OTC祛痰剂(如愈创甘油醚)或黏液溶解药物(如乙酰半胱氨酸、溴己新、来托斯坦)。2021年4月23日,国家药监局颁布了今年第57号公告,要求对要求对14个品种的药品说明书做出修订。
这14个药品都是市面上常见的复方感冒药,包括:小儿氨酚那敏片、小儿氨酚黄那敏片、小儿氨酚黄那敏颗粒、小儿氨酚烷胺颗粒、小儿复方氨酚烷胺片、小儿氨咖黄敏颗粒、儿童复方氨酚肾素片、氨酚麻美口服溶液、氨酚麻美糖浆、氨酚伪麻那敏咀嚼片、氨金黄敏颗粒、氨咖愈敏溶液、氨咖黄敏口服溶液、氨酚伪麻那敏分散片(Ⅲ)。
对这些药物,药监局要求对说明书做出如下修订:
增加警示语:“不建议家长或监护人自行给2岁以下婴幼儿使用本品,应在医师或药师的指导下使用。”
增加“应严格按照药品说明书用法用量使用,避免用药过量。”
将“不能同时服用与本品成份相似的其他抗感冒药”改为“应避免合并使用含有相同或相似活性成份的抗感冒药。
这次修订说明书,主要针对的是2岁以下儿童。而实际上,常见的口服非处方(OTC)复方感冒药,对于6岁以内儿童都不安全,都不建议使用。哪怕是6岁以上的孩子和成人,也最好不要几种药物混着吃。
简单来说,复方药物容易引起用药过量。举个例子,很多复方药物都含有退热成分,如果这时再吃布洛芬或者对乙酰氨基酚,就会用药过量。
那如果不吃药,感冒了怎么办呢?支持疗法,对症护理。
吃药并不能让感冒好得更快些,也不能预防感冒带来的并发症,对症状的改善也有限。最主要的治疗就是对症治疗,让孩子感觉舒服一点。
发热——普通感冒的家庭常备口服药只有两种: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可以改善浑身酸疼、发热等不适。如果孩子发高热,父母需要仔细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就医。
鼻塞流鼻涕——如果伴有鼻塞、流涕症状,最好的办法是使用生理盐水鼻喷剂或者洗鼻,小宝宝接受不了也可以试试吸入冷的蒸汽;睡觉时上半身垫高一些,可以稍微缓解鼻塞,并防止鼻涕倒流到喉咙引起的咳嗽。洗鼻对我来说特别管用,洗完之后神清气爽,但是果冻爸爸表示无法接受,果冻用的是鼻喷,每次满屋子追着喷。
咳嗽——补充水分,喝温热的液体。一岁以上宝宝可以睡前喝板烧或者一小勺蜂蜜,3岁以上宝宝可以吃硬糖缓解。2周以上没有缓解需要就医。
有痰——喝水、吸入冷蒸汽、吃蜂蜜(1岁以上)或者硬糖(3岁以上),可能帮助稀释痰液,帮助孩子把痰液咽下去或者咳出来。如果痰液很多,需要就医。
咽痛——一般来说,退热药有阵痛作用,可以缓解咽痛。盐水漱口、棒棒糖、吃冷饮也可以缓解。如果严重到影响吃东西,需要及时就医。
孩子在感冒的过程中,发现区别于普通感冒的异常情况,如眼睛红或者有分泌物,呼吸加快,不喝水不吃东西,咳嗽到影响日常生活等,或者让父母十分困扰担心的任何症状,都需要及时看医生。
孩子生病,父母总想做些什么,并且让医生也做点什么——开药,但是,对于普通感冒来说,这并不会缩短病程。爸爸妈妈们,控制住自己躁动的心呀,反正孩子也不爱吃药,自己会好的,随他去吧!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有没有适合小朋友(婴幼儿)吃的感冒药?-宝宝吃那种感冒药好 https://www.bxbdf.com/a/10808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