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是密集出台各项政策的时候,特别是两会时间,会有很多关系民生的问题被提及。

今年我国企事业职工养老金确定将再次上涨,同时国家将更大力度,放在了缩小养老金的差距上。
那么,养老金将怎么调整呢?都采取了哪些办法呢?
早在2022年年底,相关部门就发出公告,宣布在2023年企事业职工养老金将再次实现上涨,但上涨幅度和具体下发时间并未确定。

本次两会时间在回答记者提问时,这一消息被再次证实。这将是我国企事业职工养老金连续第15年上涨,部分经济发达的省市,连续上涨的年份数更高,如北京就连续上涨超过30年。
不仅仅是上涨持续时间长,上涨幅度也是相当可观,在2015年前每年上涨都超过10%,之后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增加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放缓,增长幅度开始有所回落,但基本上保持了每年4.5%左右的增长幅度。
这次对于具体增长数额依然没有进行明确,预计养老金会在4月中旬左右发放完毕,到时就会一切水落石出。

很多朋友担心从4月份才开始发增长的部分,那么1到3月份不就白白损失一些钱了。事实上这个问题是不存在的。
因为新年度预算要在第一季度审核完毕,养老资金不可能很快到位,但在一季度过后,就会按照新的标准全部发放完毕,并且会对1到3月份的进行补发。
在城市里企事业职工养老金,每年保持增长的同时,农村地区养老金却始终在低位徘徊。

大多数省份农村地区60岁以上老年人每人每月才有几百块,与城市地区动辄每月大几千的情况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本次对养老金的调整改革,最主要的目的就是不断缩小城乡差距,次要目的是缩小地区差距。那么具体的调整方式有哪些呢?
首先是向重点领域倾斜。向贫困地区、农村地区特别是偏远山区倾斜,避免一些完全脱离贫困的地区,因为养老问题不能妥善解决导致返贫现象。

此外,还向革命老区群众、参加过战争和非战争军事行动、因重大工程搬迁的老年人进行倾斜。
其次是根据比例进行升高。这个在城市地区好解决,因为每个人缴纳社保的年限、金额、类别等都是确定的,很好进行量化细化。
但在农村地区,目前正在探索公粮折抵部分社保资金、集体劳动折合成一般性无差别劳动等办法。
这样增加的幅度很好匹配了个人年轻时对社会的贡献,并且能够与基数保持固定的比例。

最后是施行等额增加制度。这个是不管之前领了多少,对社会有何贡献,只要年龄达到了领取标准,统一增加一定数额的养老金。
由于我国经济发展不平衡不充分,城乡之间养老金差异巨大等原因,这个制度不可能在所有地方施行,仅作为部分地区的辅助手段。
除了养老金问题,农村地区老年人的生活状态和精神需求,也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现在农村对青年人的吸引力越来越弱,很多年轻人使用各种办法脱离农门,不断到城市打拼。

因此造成了很严重的“空巢老人”现象,他们随着年纪的增长,无法再承担繁重的农业活动,因此生活无比空虚和孤独。
有的生病了无人送医无人照顾,有的心理上出现一定问题,有的发生跌倒等意外情况身边没有子女照顾,这些都带来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对于很多子女外出打工的家庭,子女在城市里过的也不如意,经济状况不好的情况下没有能力带着自己的孩子去城市定居。

因此很多农村老年人在自顾不暇的情况下,还要承担着繁重的照顾第三代的责任。
“留守儿童”在身心发育及各项技能的培养上,不同程度存在短板弱项,代购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完全解决,这造成了贫困的代际传递,不利于农村地区长远发展。
同时,农村老年人文化娱乐活动匮乏,生活幸福度不高的问题也在一定程度上存在,需要拿出针对性举措予以解决。

养老金在不断上涨的同时,城乡地域差距也在进一步凸显,因此国家采取了各种措施用以减小差距。
读者朋友们,你认可以上看法吗?你认为还需要采取哪些措施不断缩小养老金差距呢?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2023年养老金或将继续调整,哪些方式可以缩小养老金差距?-2031年养老金 https://www.bxbdf.com/a/106527.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