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李启辉
来源 |《经理人》杂志
互联网搜索如今已经成为人们最主要获取信息的途径,与之相匹配的工具便是浏览器,然而浏览器却难以通过核心搜索功能实现最终的盈利。为了实现商业化极致追求,众多浏览器公司选择牺牲用户体验,大规模与B端商户结合在一起,这虽然违背了搜索引擎的初衷,但在商业化层面,短期来说无疑是成功的,从长期分析,信息冗余、广告疲劳、用户体验、信息获取成本等方面的不足,必然会导致部分用户的流失。
流失的用户,需求确依旧存在,正所谓有需求就有市场,为了解决这部分用户痛点,聚焦用户体验,阿里巴巴(09988.HK)旗下公司推出夸克浏览器,以去广告、极简、快速等特点进军纯净浏览器领域。被倒逼出的夸克
在PC互联网时代,作为主要流量分发路径之一的搜索引擎,是阿里巴巴旗下淘宝等平台的主要流量入口途径,为此阿里巴巴不惜重金收购雅虎,然而业务整合出现了巨大的困难,最终让该收购以失败告终。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流量分发路径出现了新的变化,移动端浏览器APP打败PC端成为新的重要流量分发路径,而阿里巴巴提及的“云+端”战略,在“端”方面缺乏重要流量入口,为此阿里巴巴在2014年全资收购了UC,在UC内部邮件中,马云是这样评价的,UC作为中国移动互联网最重要的一个“端”,融入阿里大家庭,将使得阿里的战略变得更加充实。UC原先主要以浏览器为底层支撑,经过阿里巴巴赋能后,在加法方面开足了马力,将浏览器、游戏、小说、视频、资讯、服务助手等业务囊括一身,同时布局移动和PC端,逐渐成为庞大的综合内容服务平台,为全球6亿+用户提供服务。然而,随着社交流量、算法推荐流、短视频流量崛起,搜索引擎作为流量分发入口的重要性逐渐降低,另外,传统浏览器功能愈发复杂、广告满天飞影响下,用户体验感越来越差,最终造成用户的流失。若是要锁定该部分用户,那么回归搜索引擎初衷,融合AI技术赋能,为客户提供极简、强大的搜索体验这一举措必然要提上日程,“端”的变化让UC嗅到了危险的信号,但是如果让综合内容服务平台的UC回归原始,无疑是自废武功,因此阿里巴巴旗下团队开发了夸克浏览器。夸克浏览器以去广告、简洁、快速为关注点,依托AI技术,打造全新一代“搜索框+关键词+AI”模式,助力搜索引擎的创新发展。商业模式的破局
浏览器市场不管是在PC端还是移动端,均已处于彻彻底底存量竞争市场,其市场也呈现寡头垄断格局,目前国内市场上做得好的产品主要有百度、QQ浏览器、UC、搜狗、360等,海外的则有谷歌、Bing、Safari、Yandex等,在如此竞争恶劣的红海市场中虎口夺食,对于新生浏览器而言,不仅需要充实的资本力量,还需要在商业模式上进行突破。由于传统浏览器平台对B端客户重视程度远高于C端用户,为了加速其商业化进程,不得不牺牲部分用户体验来达成此目标,这也造就了浏览器后期发展过于臃肿与庞大,对于普通手机而言,运行一个浏览器可能都需要占用过多的运行资源,另外,广告无孔不入和信息获取成本增加影响下,搜索工具的属性正不断降低,反而其平台在逐步增强。对于部分用户而言,信息搜索需求远高于平台服务,而不得不加入流失用户群体,要锁定该部分用户,并不是简单做个搜索引擎就行,而是要在技术、数据及内容均实现不同程度突破,即在技术层面上能够处理十亿甚至百亿级别网页等,在数据层面上,需要庞大的用户规模进行点击,训练系统能够实现最终精准答案检索,在内容方面,需要构建庞大的内容生态,并且能够应对信息孤岛化现象。针对该市场痛点,背靠UC的夸克浏览器在商业模式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创新(见图表1)。2017年,专注精准搜索的夸克推出第一版浏览器,相比传统平台型浏览器,夸克的操作界面更加简洁,以“搜索框+关键词”为主,用户也可以自定义标签栏,上手难度较低,而且整体体量也比较小,启动运行速度快,另外,搜索过程中实现了整体去广告以及网页内容优化,随后以人工智能为主题,加入了AI引擎,可以实现搜索直达、答案精准命中及语音指令,进一步突出精准搜索的产品定位。此定位下,夸克浏览器收获了一批以搜索需求为主的忠实用户群体,在寡头垄断的浏览器搜索市场中,利用商业模式的精准定位,成功在细分领域上分一杯羹。

本文仅作为知识分享,并不构成提供或赖以作为投资、会计、法律或税务建议。任何据此做出投资决策,风险自担。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夸克,探索下一代搜索引擎 https://www.bxbdf.com/zsbk/zt/5747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