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艺基本原理
SMT(表面贴装技术)是现代电子制造的核心工艺,通过将微型电子元件精准贴装到PCB表面实现电路连接。与传统通孔插装技术相比,其最大特点是不需要钻孔,利用焊膏作为粘接介质,在高温回流过程中形成可靠焊点。这种工艺使电子产品实现小型化、轻量化和高密度组装,目前90%以上的消费电子产品都采用该技术制造。
核心材料准备
锡膏是工艺的关键材料,由直径15-45μm的合金粉末与助焊剂混合而成。不同产品需选择Sn63/Pb37、SAC305等不同成分的锡膏,冷藏储存时需提前4小时回温。PCB基板需要经过严格的来料检验,包括阻焊层完整性、焊盘氧化程度等指标。0402、0603等微型封装元器件必须存放在湿度小于10%的防潮柜中,拆封后需在8小时内完成贴装。
钢网制作技术
激光切割不锈钢钢网是当前主流,厚度通常为0.1-0.15mm。开口尺寸设计需考虑焊膏释放特性,通常比焊盘缩小5%-10%。纳米涂层处理可减少焊膏残留,提升印刷质量。针对0.4mm间距BGA芯片,需要采用阶梯钢网设计,不同区域采用不同厚度确保焊膏量精确控制。
焊膏印刷环节
全自动印刷机通过视觉定位系统实现±25μm精度对位。刮刀角度通常保持60°,压力控制在3-5kg/cm²范围。印刷速度设定为20-80mm/s,较慢速度有利于焊膏填充。在线SPI检测系统实时监控印刷厚度,通过3D检测可发现少锡、连锡等缺陷,及时触发报警停机。
高速贴装系统
旋转头贴片机最快速度可达每小时24万点,适用于电阻电容等标准件。飞行对相机可在元件移动过程中完成图像采集,减少定位耗时。异型元件专用头配备多组吸嘴,可处理最大尺寸58mm的连接器。压力传感器实时监控贴装力度,确保QFN芯片等敏感元件不受机械损伤。
回流焊接控制
八温区回流炉通过预热、浸润、回流、冷却四阶段精确控温。典型温度曲线要求升温斜率不超过3℃/s,217℃以上液相线维持40-70秒。氮气保护可将氧含量控制在1000ppm以下,减少焊点氧化。热补偿系统能自动调节各温区功率,应对不同尺寸PCB的热容量差异。
质量检测手段
在线AOI设备采用五角度环形光源,可捕捉立碑、偏移等贴装缺陷。3D测量功能可量化焊点高度,检测范围覆盖0.1-0.3mm的工艺标准。X-Ray检测穿透PCB基材,能发现BGA芯片的球窝焊接不良。功能测试架模拟实际工作环境,通过电流、电压参数验证产品电气性能。
典型问题分析
锡珠问题多由回流升温过快导致,可通过延长预热时间改善。元件偏移通常源于贴装高度设置不当,需重新校准Z轴压力参数。虚焊现象与焊膏活性相关,建议检测助焊剂挥发比例是否达标。立碑缺陷主要受元件两端温差影响,调整回流炉热风循环速度可有效解决。
设备维护要点
贴片机吸嘴每日需用超声波清洗,防止粘附助焊剂残留。钢网每4小时用无尘布擦拭,每周进行深度清洁保养。回流炉传送链条每月补充高温润滑油,防止卡顿造成板面划伤。设备气路系统需定期排水,保持0.5-0.7MPa的稳定气压输出。
静电防护措施
工作台面接地电阻需小于1×10⁶Ω,离子风机风速保持1-2m/s持续吹拂。操作人员穿戴防静电服,腕带对地电阻控制在0.8-1.2MΩ范围。料盘车金属轮毂通过导电链接地,转运车表面电阻应小于1×10⁹Ω。车间湿度严格控制在40%-70%RH,防止静电积聚损坏敏感元件。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手把手带你了解SMT贴片工艺的全过程 https://www.bxbdf.com/zsbk/zt/5478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