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博物馆是新中国成立后建立的第一座省级综合性博物馆,本馆在收藏和保护文物的同时,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投身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激发了青年对中华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营造良好社会氛围。为进一步培养青年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扬传统文化,营造传承中华文明的浓厚社会氛围,曲阜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弘文沧澜社会社会实践队,在2023年1月8日来到了山东省博物馆进行学习调研,开展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
参观山东革命历史文物展,培养爱国主义精神
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中,华夏长期与周围国家和民族进行交往与融合,在中华人民的身上表现出了一种特有的精神品格——爱国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是中华文明呈现强大生命力的思想基础,是中华民族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支柱。由此可见爱国主义精神在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地位。
在山东省博物馆的山东革命历史文物展中,四处洋溢着浓浓的爱国主义气息。展馆内,从五四运动开启民族复兴新路,到马克思主义在山东广泛传播,再到济南共产党早期组织的成立……一条完整的山东爱国主义路线就铺就在游览者的面前。在展馆中实践队员详细了解了王尽美与邓恩铭的生平与光荣事迹。在邓恩铭在生命的尽头,留下遗作《诀别》。在无数胸怀爱国情怀的仁人志士的不懈努力之下,中国的革命征程终于取得了胜利。该馆以山东省的革命为主,介绍了山东作为抗战中的中流砥柱的事迹。展板上写道“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反抗外敌入侵持续时间最长、规模最大、牺牲最多的民族解放斗争,也是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民族解放斗争。”全民族抗战爆发后,山东党组织担任起抗日救亡的历史重任,发起遍及全省的抗日武装起义,建立起土生土长的抗日游击队,为全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
参观片刻千载·甲骨文化展 探寻中华传统文化根脉
甲骨文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丰富的内容和珍贵的价值。甲骨文是迄今为止中国发现的年代最早的成熟文字系统,是汉字的源头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根脉。以甲骨文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内容博大精深,与其他国家的历史文化相比,具有独特和领先的优势,在世界古代文明中占据重要的地位。
片刻千载·甲骨文化展向实践队员展示了甲骨文与今天汉字的演变关系,此展主要讲甲骨文分为了军事、田猎、农业、气象、疾病、生育、册典这七个部分,实践队员分别从这几个方面的代表字学习了甲骨文的含义。该馆不仅有文字的讲述,还有有趣的互动,如,姓氏甲骨文的对映,上下一翻便可揭秘姓氏对映的甲骨文,进一步激发了实践队员的学习兴趣;还有甲骨文与现代科技的紧密结合,让实践队员跃跃欲试。在屏幕上出现许多吉祥的成语,“年年有余”、“如虎添翼”、“虎年大吉”等等的甲骨文写法,供实践队员书写临摹。文字的发展也是该馆介绍的一个主题。通过参观,实践队员了解了文字的发展过程,从甲骨文发展到金文、小篆、隶书、楷书,直至今天的汉字。虽然书体形式不同,但是以“六书”为特征的文字结构代代相传,成为了维系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纽带。
本次活动营造了学习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树立了文化自信,拓宽了实践队员的知识视野,激发了学习并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兴趣,弘文沧澜社会实践队队员也将继续增强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探寻与学习。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参观山东省博物馆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参观山东省博物馆党史 https://www.bxbdf.com/zsbk/zt/295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