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成都,今年52岁的梁实正准备第23次全国高考,他从1983年参加第一高考,到现在已经参加了高考22次,网友戏称他为最牛高考“钉子户”。梁实说,自己的目标是川大数学系,而一路走来,这个愿望都没能实现。在去年的高考中,梁实以469分的成绩上了本科线,这是他在22次高考中取得的最好的分数,但还是没有达到他的预期。
part.1
我的前半生都在高考中渡过
梁实,今年已经52岁。自从1983年,第一次参加高考落榜后,他连续复读五年仍没考上。再后来,他结婚、生子、经商,中间1991年单位破例出具相关证明考过一次,结果那年梁实还是差了10多分才上线。2001年全国高考取消年龄与婚否的限制,梁实再次走进考场。

▲梁实走出通锦中学考场时的情景
工作、学习两不误
每年临近高考,都是他最忙的时候,既要做生意,又要抓紧时间复习备考。他每天从家里往返于附近茶楼,早上9点到晚上10年,每天都在茶楼度过,复习高考资料、大量地做试题,那股拼劲,可谓一点不比应届的高三学生差。梁实去年底高考成绩是469分,超过二本线11分。
目标明确,不能填报想要的专业就从头再来
为了心目中那个“伟大的目标”,梁实利用工作之余的闲暇时间复习高考,他开始给自己定的目标是:考进四川大学数学系。但由于太难,一直难以实现,后来他将目标调整为调整为:二本一类学校。2016年,他曾考过了二本线,但他以“没达到向往的专业”为由,没有填报志愿。

part.2
23次失败,为何还能保持斗志昂扬
有人觉得这种坚持不懈的精神值得所有人去学习,试想,都经历二十多次失败,还依旧斗志昂扬,那么初次复读的压力感,就会被顺其自然的释放。可也有人觉得,“考王”有些不懂得变通,一年一次,坐穿岁月,与命运拧巴。
早在16年的时候,连续参加20年高考的梁叔曾经向媒体表示,“今年再不成功,我就把一切都结束了”。没想到,今年又来了。看来梁实内心是不甘的。今年,他的目标是考上重本线。
高考会成为一个人的执念,这是一种悲凉,也是一种现实。

这么多年来,梁实早就习惯了别人嘲讽的目光和言辞,他有一套“自我保护机制”,不在乎别人怎么看待自己。在他看来,这对于他的意义来说已经不是考上大学那么简单了,那是他前半生一直追逐的梦。
part.3
二十多年前的梁叔,和你们一样
在这之前,也遇到过很多的孩子,在考虑要不要复读。他们当中有选择了复读,第二年考上了不错的学校的;也有的在我的帮助下,填报了一个他的分数能填报的最优解的大学;还有的,第二年还是失利,选择三战。
其实复读与不复读只是一种人生选择罢了。没有哪个选择好,哪个选择不好。区别只是在于选择的人。
在我看来,复读一年,不仅是对考生和家长的一场严峻考验,也要付出不菲的代价。
一年的复读费用在6000~7000元不等,有的复读班还要求在本科线下、专科线上这部分基础比较薄弱的考生必须参加“额外”的查缺补漏,为此还需要多付出1000元左右。
如果是外地的学生还要包括食宿费用,一年不少于5000元。这还不包括参加高考需要购买的各类书籍、材料费、报名费等等开销。这么算下来,复读一年的成本不低于1万元。
part.4
哪些考生不适合复读
分数过低或过高
每年报考复读学校的学生中,高考分数在300分至600分不等。如果高考分数距离录取线还差100分以上,比如200多分,即便复读也难有大幅提高,莫不如学习某种适合自己的技能,以便寻找工作;对那些600分左右的学生来说,同样也没有多少提高的空间了,若发挥失常反而考分不如上一年。
遇到大考容易紧张
选择复读需要具备更加优秀的心理素质。复读的人经历了一次重要失败,一般更加容易悲观,对于考试更加容易紧张和焦虑。从考生个性看,许多考试失败的考生就是一个爱紧张的人,今年的失败经验会在记忆中留下深刻印象,致使整个复读像一个梦魇,失败的情绪伴随着他们的读书。
有的复读生说,想到我的同学正在大学幸福地读书,想到再次考试失败,就难以集中精力学习。因此,对于某些易焦虑和紧张的人,最需要的是先上一所普通的大学,先有一点点成功体验和激励,重新调整和定位,将考大学的遗憾化作前进的动力。
自我约束力较差
在复读学校,一般不会像正规高中那样,每时每刻都有老师的督促,复读生来自不同的中学,其学习成绩、个性素质的差异较大。如果学生平常自我约束力较差,很容易受到外界干扰,并且很多复读学校留给学生自学的时间较多,这类学生成绩很难提高。
不清楚自己高考失败的原因
有的考生找不准是哪些因素影响了学习成绩,觉得自己很用功,脑子也不笨,可经过一年复读后,仍没有提高成绩。
这类学生平时成绩往往不稳定,自己又找不到具体原因。有一名考生去年模拟考试成绩最好时,达到了一批录取线,可真高考时只考到了大专录取线。他坚持要复读一年,结果今年估计和去年差不多。
家长希望考生复读
有不少复读生是听从家长的决定才继续读“高四”的,信心不足,或者开始阶段还有热情,越往后越没冲劲,甚至造成个别学生想不开而走上绝路。
part.5
好的选择能让你的努力更加具有价值。
在众多复读生中还有一类是因为对志愿填报不够重视,瞎填了专业。结果去了新学校上了一个学期,重新回来复读。在我看来,这是最要不得的。

▲这样的孩子,比比皆是
每次遇到这样的提问,我的脸上总是挂着苦笑。是啊,最不甘心的失败,就是我本可以,确因大意,要从头再来。
从大学回来重新复读,你要比那些直接选择复读的孩子要付出的更多。你比他们少了半年的时间,且体验了丰富精彩的大学生活,你真的能定下心来吗?
这些话,每次我都想告诉他们,确在打出去的那一刻,又全部的删除。而换成了
这次你真的选好了吗?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版权归原作者所有,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最牛高考“钉子户”!成都一52岁男子 23次备战高考 https://www.bxbdf.com/zsbk/zt/2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