猝死事件频发 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医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来助力(猝死可以做心肺复苏吗?)
猝死事件频发 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 医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来助力
最近一则"医学生跪地救人失败遭恶评"的新闻登上热搜。两名医学生在常德火车站内为倒地男子进行心肺复苏和人工呼吸,直至救护车到达。虽然最终该男子因抢救无效去世,但是其家属仍然当面向她们致谢并表示:"人走了,但必须要感恩。"而那些予以恶评的人受到了网友和逝者家属的谴责:"不明真相随便乱评论是不道德的行为。"
这样的事件并非都是不幸的。就在今年7月31日,在徐州火车站忽然有女乘客心梗晕厥。一名临床医学专业五年级学生上前进行抢救,最终挽救了该乘客的生命。8月22日,在贵阳北火车站,有人倒在在地,一名女子曾经做电工的时候学过心肺复苏,经过她和围观群众的急救,最终老人慢慢有了意识。
据统计,我国每年心脏猝死的总人数高达50多万,平均每分钟就有1人猝死,而抢救成功率却不到1%。只要掌握基本的急救知识以及自动体外除颤器(AED)的使用方法,在心跳骤停时,在最佳抢救时间的"黄金4分钟"内,利用自动体外除颤器(AED)对患者进行除颤和心肺复苏,可以有效制止猝死。
近日,中国红十字会总会和教育部近日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红十字工作的通知》,将学生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特别是心肺复苏纳入教育内容。通知指出,学校红十字工作要把健康教育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内容,针对青少年生理、心理特点,积极开展红十字应急救护培训。目前大部分人员密集的公众场所都配备有AED。只要多一人学会急救知识,就有机会多挽救一个生命。
急救培训是需要实践操作的。一般情况下培训都是老师在上面讲,学生在下面听,即使有实践操作的机会也会受到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不能做到让每一个人都参与并掌握。错误或者不到位的急救不仅不能救人,反而有可能害人。
当普通的教学培训不能满足青少年或学员的实践需求时,可以考虑采用科技来辅助教学。当现实中时间不够、空间不足、实践资源缺乏时,可以在虚拟的空间中进行学习、实践。利用VR虚拟现实技术沉浸性和交互性等特点,幻境科技研发的医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可以用来辅助教学健康知识、急救知识等。
无论是学习心肺复苏或者AED的使用方法,虚拟现实技术都能完美还原实验实训的3D场景、设备、用品工具等,还有配套的相关理论课程。这套医护虚拟仿真实训课程提供50项基础护理虚拟仿真解决方案,其中就包括有心脏复苏基本生命支持术。内含3D动画演示操作流程,方便学生随时回看或选择任意一个步骤进行任务操作演示。
学生在逼真的场景中进行练习,更容易增加沉浸感和真实感。丰富直接的互动,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学生在虚拟场景中就能进行实训;老师教学的同时还可以进行实时考核,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医护虚拟仿真实训平台可以有效帮助有教学培训需求的的企业和学校进行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