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振宁说:“让我同意把2000个亿投入到这件看不见回报的东西上是不可能的,我以前就没有同意,现在也不会同意。”随后投下了反对票,最终中国讨论建设大型粒子对撞机的研讨会以6反对比5赞成的结果落下帷幕。王贻芳是我国高能物理界的领军人物,也是中国物理学界未来几十年最有可能获得诺贝尔奖的科学家。他曾经提出要在中国建设对撞机,因为对于微观世界的发现,没有对撞机寸步难行。但是有一个人却表示坚决反对,这个人就是中国物理学界的泰山北斗——杨振宁。其实这已经不是杨振宁第一次反对建设对撞机了,从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他反对建设大型对撞机的态度一直都没有改变过,而他之所以四十年如一日的反对这件事就是因为建设对撞机的费用高达2000亿。
杨振宁认为,2000亿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况且美国以前也搞过对撞机,最后是以失败告终,我们为什么要把这么多钱投入这个无底洞?而且中国的高等物理学人才很少,不到全世界物理学研究人员的百分之一,这个对撞机就算是建出来了,也不过是为外国人“做了嫁衣”,那我们为什么不把这2000亿用在我国的基础学科建设上,来培养出更多的物理学人才呢?最终在杨振宁的反对下,这个项目又一次被叫停。对于这件事,可以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杨振宁所发现的问题才更值得我们思考,那就是中国为什么没有多少物理学人才?因为物理很难,因为没有兴趣,因为觉得物理不重要。但是这种想法是完全错误的,物理学对于现代科技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现在世界上的强国都是曾经特别重视物理学发展的国家。就拿日本这个国家来说,在二战时期日本的全部男性青年都是义务兵,都要上战场的。战争打到后期,日本可以上战场的成年男性已经没有了。没办法,日本政府只能让学生入伍,就连东京帝国大学的学生也要上战场,但是帝国大学的物理系和化学系的学生却不需要入伍。当时在帝国大学文学系任教的传奇作家松本清张为学生鸣不平,跑到政府质问官员为什么物理学、化学系的学生不需要上战场?官员如实地回答他:因为考虑到战场局势,日本很可能失败,一旦战败就需要大量的物理、化学人才恢复日本的经济,所以其他学科的学生都要上战场,只有物理和化学系的学生一定要保住。而事实也确实如这个官员所说,日本战败了,但是由于它保留了最精华的东京帝国大学的科研人才,便使日本经济在战后的废墟中得以迅速恢复,甚至在90年代一跃成为亚洲经济腾飞的大龙。由此可见,物理学人才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是多么的巨大。中国现在处于一个经济腾飞的年代,正是需要无数物理学人才的时候,因此中国对物理学教育的基础投入非常多。我们不仅要培养物理学人才,也要培养物理学思维。因为物理学思维对于从事任何职业都有巨大帮助。如果一个商人有了物理学思维,他就会成为艾隆马斯克,马克扎克伯格。一个作家有了物理学思维,他就会成为儒勒凡尔纳,刘慈欣。那么培养物理学思维的最佳时间是什么时候呢?就是在青少年时期,那个时期的孩子尚未形成完整的思维方式,如果从这一时期就能培养出孩子良好的逻辑思考能力,将对孩子未来的学习和发展产生很大的好处。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很多孩子不喜欢学习物理就是因为不感兴趣,所以我今天为大家推荐一套特别有趣的丛书《这就是物理》。这套书曾入选美国学校图书馆期刊“最佳参考书”,也曾被中国工程院院士周立伟在央视推荐过,更是被清华附小列为“课后必读书目之一”,可见这部书是多么优秀。这套书最大的特点是把枯燥无味的物理学知识用生动有趣的漫画呈现出来,便于孩子接受,并且乐于动脑思考。而且这套书包含的知识点涵盖了85%以上中学物理考点,可以让孩子不慌不忙走在同龄人的前面。现在暑假已经到了,有句话说“毁掉孩子的最好方法是让他(她)按自己的意愿过暑假”,让孩子太过自由放纵一定会害了孩子,不如给孩子买上一套《这就是物理》,让他(她)可以度过一个快乐而又充实的暑假。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杨振宁说:让我同意把2000个亿投入到这件看不见回报的东西上是不可能的 https://www.bxbdf.com/a/95879.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