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经中地支的基本本质(地支对应的卦象)

原标题:易经中地支的基本本质

地支,又称十二地支,即十二太阴历。太阴历源于上古时期每月一次的祭祀活动,地支是上古人们用来描述月亮运行周期的十二个顺序符号: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地支与一年十二个月每个月相配,并代表这个月。地支通过对月象的变化与气候及大地万物兴衰消长相对应的关系,来揭示事物发展变化规律,其意义与天干等同。天干与地支配合使用领域广泛,尤其是用于我国纪年、纪月、纪日、纪时,自古以来沿用至今,一直未变。

一、十二地支为什么要分阴阳、五行?

什么是地支?在《易经》中乾为上为天,坤为下为地,在形成天干的同时,古人又发现在一年的阴阳循环中,月亮出现了十二次圆缺,又结合气候的变化,大地的结构和状态,时间、空间的并存性,完善了十二地支。十二地支代表了时间和空间,即,时间既可以代表年月又可以代表日时。如辰土可以代表龙年、三月、辰日、辰时;空间即方位,即四面八方都是用地支代表的。同时,地支又代表五行之气与季节的搭配,而且位置与节气相同步。地支不同与天干的是地支主静,而天干主动永不静止不能体现空间、时间的对应性。

十二地支的原始意义:

“子”就是“孽”,表示“种子收藏”的意思。

“丑”就是“纽”,是用绳子捆住的意思。

“寅”就是“演”和“螟”,指万物开始伸长的意思。

“卯”就是“茂”,为万物茂盛的意思。

“辰”就是“伸”或“震”,也就是万物震动伸长的意思。

“巳”就是“已”,指万物己成的意思。

“午”是“仵”,指万物已过极盛之时,又是阴阳相交的时候。

“未”就是“味”,是万物已成有滋味。

“申”就是“身”,是万物初具形体的意思。

“酉”就是“老”或“鲍”,指万物十分成熟的意思。

“戌”就是“灭”,指万物消灭归土的意思。

“亥”就是“核”,指万物成“种子”的意思。

二、十二地支的阴阳本质是什么?

十二地支既然有阴阳之分,那么,阴阳的本质有何区别呢?分别代表什么含义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还是要弄清楚白天晚上的本质特性。

白天的本质特性是明亮的,温暖的,动态的,升腾的,散发的等,而晚上却是黑暗的、寒冷的,静态的,下沉的,吸纳的等。因此,我们可以通过类比得出结论:阳性的本质特性就是:明亮的,温暖的,动态的,升腾的,散发的等,

而阴性的本质特性就是:寒冷的,静态的,下沉的,吸纳的等。所以,子寅辰午申戌为阳性,其共性就是,温暖的,动态的,升腾的,散发的等,而丑卯巳未酉亥为阴性,其共性就是;黑暗的,寒冷的,静态的,下沉的,吸纳的等。

三、十二地支的五行本质是什么?

十二地支的阴阳本质特性搞清楚了,那么,它们的五行本质特性又是什么呢?我们已经知道,寅卯为木,巳午为火,辰未戌丑为土,申酉为金,亥子为水。那么,这木火土金水又是什么呢?木是不是指树木或者木头呢?火是不是指燃烧的火呢?土是不是指泥巴呢?金是不是指金属呢?水是不是指我们能吃能喝的水呢?从五行的本质特性来说,应该不是指这些现象,而是指春夏秋冬的四季之气。

即,木是春天的暖气,火是夏天的热气,金是秋天的凉气,水是冬天的寒气,土是四时之交的浑浊之气。由此可知,寅卯为木为春天的暖气,巳午为火为夏天的热气,辰未戌丑为土为四季之交的浑浊之气,申酉为金为秋天的凉气,亥子为水为冬天的寒气。

易经中地支的基本本质(地支对应的卦象)

易经中地支的基本本质(地支对应的卦象)

易经中地支的基本本质(地支对应的卦象)

易经中地支的基本本质(地支对应的卦象)

易经中地支的基本本质(地支对应的卦象)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易经中地支的基本本质(地支对应的卦象) https://www.bxbdf.com/a/95786.shtml

上一篇 2023-06-01 19:30:47
下一篇 2023-06-01 19:36:57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