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桑树上长出的“黄金”,能遇到是运气,价格昂贵,但农民却不敢种
在农村的野外,生长着十分多的野生植物,尤其是越靠近山区,野生植物越多,在这些野生植物当中,有不少都十分的有价值,或是可以作为中草药材使用,或是可以作为野菜食用,还有一些植物可以结出美味的野果。
而在这些有用的东西当中,有一种十分特别,它既不是动物,也不是植物,那边是野生菌。很多野生菌都有毒,但那些没有毒的,则相当的美味,因此在每年夏季,很多生活在山区的农民们便会去山里捡菌子来吃,享受这些大自然的美味。
本期,笔者就给大家分享一种特殊的野生菌,它不能作为美味来食用,但其价值却极高,它是一种桑树上长出的“黄金”,可遇不可求,千元一斤,但农民却不敢种植,这是为何?

桑树上的“黄金”
生活在农村里的朋友,对于桑树应该不陌生,它算得上我国农村地区十分常见的野生树种,在南方大部分山区都有生长,在北方部分地区也有。其叶子既是一种野菜,也是蚕的食物,其果实是美味的水果,其树皮、树根可以入药,可以说桑树一身是宝。
但很多人可能不知道,在桑树的树干上还会生长出一种菌类,外形像一个放大的耳朵,底部颜色呈金黄色,犹如黄金一般,这种菌类便是“桑黄”,在民间也被称作桑上寄生、桑臣、树鸡、胡孙眼、桑黄菰、桑黄菇、桑耳等。

说桑黄是生长在桑树的“黄金”,一点都不为过。早在2000多年前,我们的祖先们就已经认识到了它的价值,并对其进行了相关的记载,在《神农本草经》中就有记载:“桑耳,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五木耳,名檽,益气不饥,轻身强志。生山谷。”
在《本草纲目》中也有相关记载:“桑上寄生(桑耳)。桑以下皆软耳之名,桑黄以下皆硬菰之名,其功性则一也。桑耳,味甘,平,有毒。黑者,主女子漏下,赤白汁,血病,癥瘕积聚,阴痛,阴阳寒热无子

到了现代之后,随着人们对桑黄的研究发现,它的价值可不止这么点,还有着极高的食疗价值。但我国的桑树虽然十分的多,但桑黄并不常见。
桑黄是一种菌类,对于生长环境有极高的要求,需的高温高湿的环境,同时还要有一种叫做“真菌火木层孔菌”在寄生于桑树身上,还得是那种生长了几十上百年的老桑树上,才能长出桑黄来。这使得我国野生的桑黄主要分布于西藏、湖北、云南、河南、陕西等地的深山老林里。
此外,桑黄与一般的菌子不同,一般的菌子几天时间就能长大,而桑黄的需要生长很久,而想要桑黄具有食药价值,那就得生长得更久,不然不仅没有食药价值,还可能因食用它而中毒。

种种原因造成桑黄十分少见,用一些药农的话来说,“这玩儿意可遇不可求,去山里能遇到那真的是运气极好”。桑黄少,其市场价格自然昂贵,有数据显示,目前在市面上,普通的野生桑黄一般在5、6百元一斤,而那些品质较高的野生桑黄则能卖到千元一斤。
近些年,药材种植也成为了热门种植行业,很多农民都放弃了传统的种植,转型去种药材了,按理说像桑黄这种名贵的菌类药材也应该会有不少人种植的,但实际上很多农民却不敢种植!

其实桑黄的价值虽高,但其种植并不容易,它本身就对生长环境的要求较高,因此目前虽然出现了人工种植桑黄,但由于生长要求的限制,使得桑黄种植对于设备的要求极高,这里的成本就不小了。
而桑黄虽然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应用历史,但它主要还是作为药材使用,在现代有很多药材都可以替代它,且价格比它便宜。而作为食药用的保健食材,桑黄发展的又比较晚,产业链并不完善,就算农民们种植出来了,也不一定卖得掉,那么必然会亏本。
总的来说,桑黄有价值,但种植风险太高,一般人不宜种植,不然钱没赚到,还可以能亏的底裤都不剩。因而很多农民都不敢种植它,认为最好的办法就是自己去山里捡野生的桑黄来卖,比较保险。
各位朋友,你们见过真正的桑黄吗?你觉得它未来会有种植前景吗?欢迎留言交流,说出你的看法哦!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桑树上长出的“黄金”,能遇到是运气,价格昂贵,但农民却不敢种(桑树上长的虫所有图片) https://www.bxbdf.com/a/9467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