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因为搜集整理了数据,有一些家长朋友以为我做志愿指导,其实不是。数据,只是也只能是个工具。任何以“大数据”为噱头的宣传,都是耍流氓!高考志愿是非常个性化和动态的事情,家长们要保持清醒,不忘初心,聚焦于“志愿”的意义:志向和愿望!理想和兴趣!
高考临近,市面上针对高考志愿的大数据软件、平台越来越多。都宣称利用“AI+大数据”,智能筛选目标大学。
“凡是打着大数据+人工智能填报志愿的公司,都是挂羊头,卖狗肉”,一位曾在北京多个高校招生办的工作人员对猎云网说。那么,高考志愿大数据到底是什么?怎么用?
. 什么是高考志愿大数据
听上去高大上,神秘而权威的“大数据”,其实只是院校公开的录取信息而已,在高校官网都专门列示,同时各省级招生网站也会公布在本省招生的高校详细录取分数信息。这与利用网络技术和智能数据收集、分析、整理、提炼的大数据,有本质的区别,说是挂羊头、卖狗肉并不为过。
知道了此大数据非彼大数据,至于怎么叫就不那么重要了。重要的是,它能做什么?
. 高考大数据能做什么?
高考大数据,用处就是提供院校的历史录取信息,仅此而已。是志愿填报时必不少的基本工具,是一本数据类的工具书。
如何鉴别志愿填报软件、大数据系统
合格的数据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 数据准确
数据准确,是数据工具的灵魂和基础
2 适当的年度范围
一般需要至少三年的信息才能有效提供报考参考作用
3 基本要素齐全
专业、录取分数线、排位、线差都是必不可少的
优秀的数据工具,还需要做到以下几点:
1 优秀的工具,数据不但准确,还要精准匹配专业!!!
看到这,相信不少人是感到不解的,下面我举个例子,各位聪明的看官就会明白了。

在专业名称变动,或者由专业招生改为大类招生的情况下,三年的数据如何精准匹配就是一款数据产品质量优劣的关键所在。粗制滥造的,就会将三年的数据剪切、罗列堆砌,造成可比性下降,参考性下降,一但专业名称变动或大类招生,就只能罗列当年数据,往前数据空白,再将上年的专业依次排列,这样当年的数据又会空白。看看大家手里的产品,是不是这样呢?
一款优秀的数据软件,就会精准分析匹配,做来数据三年可比!

切记:只有做到将2018年招生专业匹配,才有可能在高考后短短的几天内,做到2019年招生专业和历史数据的匹配,因为招生计划是在高考后才发布,时间紧。匹配专业到底有多作用?可惜的是,只有在报考那一刻,很多家长才会意识到:为什么我的软件或书籍,找不到这个专业的数据!!!
答案是:市面所有的软件,都是历史数据!
(除了上图中的家长整理版)根据2019年招生计划进行更新的数据
一款都没有!
一款都没有!!
一款都没有!!!
2 优秀的工具,要有实用的功能



院校级别、主管部委信息、双一流情况、研究生院情况、招生章程重要信息、学科排名、相似专业区分、各专业学习课程及培养方案、各院校转专业规则…………志愿前应该考虑的,这里全都有
3 优秀的工具,要有高效的使用工具
分数查询功能、按线差查询功能、按省排位查询功能,是所有数据产品的基本功能。但家长是不是发现,搜索结果真的只是个结果,有的只有院校名,有的只有院校名和专业名,数据来源公开性差,透明度低。
再看家长整理版!(按分数、排名、线差或组合查询)



大神不是神,都是练出来的!白天四处听现场讲座,晚上微信QQ听线上讲座,不实际操作模拟报考也只是纸上谈兵,真正用起来无法合理利用学到的技巧,因为那些知识都是碎块化的。
6月22日公布招生计划
6月24日发布成绩和一分段表
6月29日本科一批次填报志愿,期限5天。
短短的时间内,机构要完成大量的考生报考!什么一对一、个性化能做到么?我从不质疑老师的能力和水平,只遗憾他们没有分身术。
没有人比家长和自己更了解考生
报志愿是最个性化的事情,不能批量加工
所有的信息、数据、指南都是工具,包括我整理的数据也是一个工具而已。
报考,最好是家长和孩子自己动手!
现在,就拿起纸笔,就预估一个分数,用手中的2015-2017年数据,模拟2018年报考,然后与刚公布的2018分专业投档线比较,只有这样你才能学会报考!只有这样,才能知道以什么样的顺序考虑专业地域学校调剂转专业考研,怎么规避调剂到不能接受的专业,才知道学了几个月倒背如流的东西怎么用。
赵括纸上谈兵,四十万将士埋骨长平。所以,家长们是时候操练起来了!
否则听的课再多,也是脸盆里学游泳?

我在听了在几场讲座之后得出的结论:志愿填报指导,是一种智商税!所以为什么在估分报顺序志愿的年代,没有什么专家?而现在出分出排名平行志愿填报的时候,到处是专家和机构?因为现在报志愿太简单了!分数透明,排名透明,规则透明,信息透明,无疑给一些人混水摸鱼的机会!了解规则夸大风险杜撰案例是基本手段,“不瞎分压线进”更是陷阱。
不否认志愿填报专家的经验和水平,但是他们有时间和精力在短短的几天时间内,给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做到个性化报考么?他们能比家长和你了解孩子么?比孩子更了解自己么?
所以,报志愿一定是家长和孩子通力协作的工作,没人能代替!千万不要被“滑档掉档”吓到,更不要信所谓的“不瞎分”,要么是杜撰的案例,要么就是“坑孩”的噱头!
本人精心搜集整理近三年官方录取数据及相关信息,形成电子版,方便考生志愿填报时查询使用,可以极大提高效率,告别几个大本子圈圈画画,同时包括各种重要的院校招生信息、专业信息等,全部来自院校官网,一个表格,囊括志愿填报信息!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高考志愿大数据应该怎么用(高考填志愿大数据) https://www.bxbdf.com/a/90723.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