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圆圆啊,给老师背一首古诗好不好啊?”
“泥泥原上草,一岁一枯yong。野火骚不尽,村风催又僧。”
“老师见笑了,孩子发音一直是这样,我们怎么教都没用。”
圆圆今年四岁半了,妈妈说孩子的发音问题起码存在一年半了,只是他们觉得等圆圆长大后自然就好了,所以也没太在意,只是偶尔纠正一下。可是,孩子都上幼儿园中班了,发音问题一直没有改善,连幼儿园老师都劝妈妈带孩子去医院看看。
医院结果显示,孩子的各个器官没有问题,圆圆的智力也正常,比普通孩子还要高上一点。可是也正由于太聪明了,孩子每次被妈妈纠正时,便主动迎合家长的希望,发音会有短暂的变化。可没过多久,孩子就又我行我素了。

孩子吐字不清和环境有关
我们先来看一下什么是吐字不清。吐字不清,其实是构音障碍的一种表现,而构音障碍则是指由于构音器官先天性或后天性的功能异常,导致的发音问题,它强调的是呼吸、共鸣、发音和韵律方面的变化。
常见的构音问题有省略(把“布鞋”说出“物鞋”)、置换(“背心”说出“费心”)、送气音化(“大蒜”说出“踏蒜”)等,大部分腭裂儿童还存在严重的鼻音化问题。其实,以上问题只要一出现并持续长达半年以上,那么孩子的构音障碍就没跑了。
那么,有哪些原因导致孩子出现吐字不清的毛病呢?难道孩子发音有问题,全都怪孩子自己笨、不努力吗?
1、生理异常:唇腭裂、脑瘫、舌体畸形、舌系带过短、听力障碍等
2、运动损伤:车祸等突发事故造成构音器官异常
3、发育性原因:语言环境混乱、语言刺激不足、患儿生活半径有构音障碍患者存在、饮食结构不科学等
其实,真正由于生理异常导致的吐字不清的孩子并不多,大多数孩子的吐字不清属于功能性构音障碍,单纯是由后天环境和教育不良引发的。像开头故事中的圆圆小朋友,就是因为父母没有及时改善自己的育儿方式,才造成现今这种局面的。当然,圆圆在九月份的时候就顺利从我们机构毕业了。
吐字不清已成定局 家长应该如何做?
如果孩子吐字不清的问题已经持续半年以上了,那么爸爸妈妈应该如何做才能及时挽回孩子失去的发音能力呢?
首先,要带孩子到儿科就诊,以排查可能存在的生理异常,比如构音器官疾病、听力障碍等。医学检查是语言康复的基础,只有在生理器官基本健康的前提下,才能开展下一步的语言矫正工作。
第二步,则是在医生的指导下开展语言康复工作。如果孩子有生理疾病,那么要先治病,如果没有,则要马上开始语言矫正训练。一般来说,孩子发音问题较轻,医生会建议父母在家自行纠正,问题比较严重的孩子则要在医院的语言康复科,或正规的语言矫正机构接受矫正。
第三步,也是经常被我们忽略的行动,就是科学的家庭训练。这种家庭训练并不是我们想的那样,父母自己在网上查几个方法就能开展的,而是要在语言矫正师的指导下进行。家庭训练内容也多为辅助性工作,一般是督促孩子完成矫正师留的发音练习,或是一些效果显著的构音器官和呼吸训练。
不要小看家庭训练,虽然单纯的家庭训练对孩子的语言恢复效果不大,但作为语言矫正课程的辅助性练习,它对孩子的发音康复有着极大的推动作用。语言矫正课程比较系统,尤其是针对构音障碍儿童的训练更是以反复练习为主,而家庭训练的优势在于寓教于乐,很多不可能在课上进行的小游戏都可以在父母的引导下进行。
孩子终归是精力旺盛的,总是闲不住的他们在白天接受了“枯燥”的语言矫正课后,可能再也坐不住了,倒不如用灵活的亲子互动来弥补课程的不足。语言矫正的过程其实就是孩子上学的过程,老师教给孩子发音方法,而要巩固这种方法就要通过课后作业。
另外,语言矫正并不是什么灵丹妙药,早已固化的错误发音方式也不是那么容易就改善的。爸爸妈妈要对孩子有信心,也要对语言矫正师有信心和耐心。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宝宝吐字不清是什么原因?家长又应该怎么办呢? https://www.bxbdf.com/a/85711.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