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之后没有宰相了吗知乎

咱们昨天讲了蓝玉,一个能征惯战,但是政治头脑极其简单的作S小能手,如果说蓝玉的死是因为他读书少,文化不高,那么咱们今天讲的这个人应该算是个文化人,而且还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但是他却比蓝玉死得还要早,这个人,就是胡惟庸。

胡惟庸,跟蓝玉一样,出生日期不详,但他是濠州定远人,跟朱元璋也算是老乡,在龙凤元年,就是1355年,他就投靠了朱元璋,绝对可以说的上是大明的开国功臣,最早他从元帅府奏差干起,一步步走到了权力巅峰,在洪武六年,凭着李善长的推荐,任右丞相,四年后,到了洪武十年,进左丞相,终于位居百官之首,只可惜只干了三年,因被疑叛乱,被朱元璋处死,成为了中国最后一个丞相。

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之后没有宰相了吗知乎

丞相制度最早起源于战国时代,秦武王时期设立左右丞相,到了西汉时改为丞相,东汉时叫大司徒,唐朝又改为中书令,宋朝称参知政事,到了大明,又改回丞相,所以说丞相制度沿袭了上千年,有很深的历史沉淀和土壤。

众所周知,自从丞相出现之后,在朝堂中一直都有着绝对的话语权,甚至有时候可以硬刚皇帝,所以君权与相权的冲突一直都存在,所以自古以来,皇帝和丞相之间的关系一直都非常微妙,丞相作为百官之首,虽然名义上是必须要听皇帝的,但在实操中,丞相拥有很多特权,比如“封驳”,就是皇帝做的不地道,丞相可以拒绝执行,再比如代拟诏书,就是政策制定好了,皇上只要盖个章就行了。

大凡能称得上一代雄主的皇帝,都有一个特点,对权力的渴望和追求,什么秦皇汉武,唐宗宋祖都一样,所以作为一位非常有作为的皇帝,朱元璋也不例外,只要是在权力的道路上,有人拦住了路,那就一定要除掉他。

尤其从朱元璋登基后先后废了李善长,徐达,汪广洋,其实这足可以说明朱元璋对于相权的存在深为反感,他绝不希望有凌驾于众人之上的权臣存在。只是这个制度已经存在有一千多年,根深蒂固,并非是他想要废除就能废除的,这时候,胡惟庸登场了。

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之后没有宰相了吗知乎

其实胡惟庸并不是什么大贤,文不如能掐会算的刘伯温,武不及能征惯战的徐达,虽然很早就跟随朱元璋南征北战,但他并没有留下什么特别的事迹,历史关于他那段时间的纪录也是平描淡写,一笔带过,可这么一个平平无奇的人怎么就成了百官之首了呢?因为他能帮助朱元璋完成一件大事,只不过代价,是他的命!

有一部电视剧,《传奇皇帝朱元璋》,有一句台词,当朱元璋搞掉前几个丞相,准备启用胡惟庸的时候,说了一句话,“朕希望你是赵普,而不是赵高!”

赵普是谁,宋太祖赵匡胤手下的丞相,他这人不是个天生的贤相,早年品质并不好,是个比较贪财的人,当了丞相以后,也常犯病,有一次他病了,宋太祖赵匡胤登门去看望,看到走廊下堆有刚送来的十几箱礼物,就问是什么东西,赵普说是别人送的海鲜。老赵很好奇,打开一看,哪里是什么海鲜,全是小颗粒的金瓜子。老赵心里很不是滋味,但毕竟自己说了“终身不杀士”,就对赵普开了一句玩笑,说,“给你送礼的人,大概认为国家大事都是由你决定吧。”

这句说得还不够明白么,你占便宜不要紧,但千万不要摆错位置,别忘了,起决定作用的可是我,我才是老大。

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之后没有宰相了吗知乎

不管胡惟庸听没听懂,他确实是很配合,其实从担任右丞相开始,他就开始了自己揽权的生涯。从洪武六年到洪武十三年,七年时间,胡惟庸作为丞相,手中拥有极大的权力,排除异己、结党营私,更重要的是,有很多大臣上奏的奏折,胡惟庸干脆不请示朱元璋,私自处理,这可就犯了朱元璋的大忌,你居然在他眼皮子底下,抢夺权力,不过老朱很满意!

再加上胡惟庸还有个败家的官二代加富二代的儿子,随着自己老爹的势力越来越大,胡惟庸的儿子也飞扬跋扈,可以说在京城里为所欲为,话说有一次胡惟庸的儿子驾车在大街上恣意狂奔,没想到祸从天降,从车上掉了下了,命丧黄泉。胡惟庸痛失爱子后,为报私仇,私自将驾车的车夫杀死,为了隐瞒事情真相,胡惟庸未将此事禀报朱元璋。朱元璋知道后大怒,让胡惟庸做出补偿,胡惟庸请求用金钱弥补,遭到朱元璋贬斥。

到这里我真的只能说,老胡,你死的真不冤,朱元璋,社会最底层出身,小时候没少被有权有势的人欺负,这种阶级仇早就在他心里种下了,到如今,你在他眼前来这么一手,仗势欺人,逼死人命,没给你扒皮萱草已经不错了,但是为什么还没死,因为时机不到!

所以什么皇上被胡惟庸蒙蔽了,过了七年,经过提醒,朱元璋一下子知道了,“哦,原来胡惟庸这家伙一直都在骗我!”,完全就是扯淡,朱元璋何许人也?白手起家,从一个和尚,一路登上了皇帝宝座,是你说能骗就骗,说蒙蔽就能蒙蔽的?

朱元璋之所以容忍胡惟庸专权达到七年之久,他是在等待时机,在接到众人的举报后,朱元璋终于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事,废除丞相制。

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之后没有宰相了吗知乎

他下了一道具有历史转折意义的诏书,“自古三公论道,六卿分职,不闻设立丞相。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汉、唐、宋因之,虽有贤相,然其间所用者中多有小人,专权乱政。今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通政司、大理寺等衙门,分理天下庶务,事皆朝廷总之。以后嗣君,勿得议置丞相,臣下此请者,置之重典。”

啥意思呢?就是说我老朱听说三皇五帝到如今,中国之前是没有丞相职务的,只是到了秦朝才开设丞相,所以秦很快成了短命王朝,之后汉唐宋虽然出现一些贤相,但总的来说,丞相群中小人居多,丞相职务成了小人弄权专座了,所以,我宣布自今日起,本朝废除丞相制度,设五府六部都由皇帝统一管理。今后,我的接班人不许再设丞相,群臣有敢提出此议者,严惩不贷。

所以胡惟庸究竟有没有谋反,有没有篡逆之心已经不重要了,他不过就是朱元璋运筹帷幄的一枚棋子罢了,他的利用价值被用完了,自然就没有必要再留下他,更何况他自己已经作到人神共愤的地步了。

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之后没有宰相了吗知乎

胡惟庸的种种行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也可以说是朱元璋放纵或者说有意引导的结果,朱元璋帮着他对付了杨宪、对付了汪广洋、对付刘基,一步一步拿掉了他的所有对手,以至于他的野心一步步膨胀了起来,所以他算的上是被朱元璋“养鱼”了。如果从这个角度来说,胡惟庸或许还有些值得同情,但是如果他不是在权力面前失去理智,朱元璋又怎么能养的起来他这条鱼呢?

“胡惟庸案”案发之后,为了震慑反对废除宰相的人,朱元璋不惜大开杀戒,一下子杀了三万多人,总算把反对的声浪给压了下去,说起来,胡惟庸被杀,也不算太冤枉他,毕竟他做丞相的时候,品行、道德也确实不怎么样,而朱元璋正是看到了这一点,才决定利用他,等到了七年之久,才最终行动,杀了胡惟庸,顺便废除了宰相,所以说他是一个死了比或者更有利用价值的人也没什么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胡惟庸——中国最后一个宰相-胡惟庸之后没有宰相了吗知乎 https://www.bxbdf.com/a/81026.shtml

上一篇 2023-05-24 11:33:47
下一篇 2023-05-24 11:36:05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