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是不是在衣服上绣了一条龙,就要把这件衣服叫龙袍呢?

如果是这样,那在衣服上绣一条狗,就可以叫狗袍了吗?

两天前,网上一则消息很吸引大家的眼球: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黄金白银绣龙袍价值40万,公鲁庙“牛羊会”吸睛》

每年正月十六,位于兰溪市云山街道黎明村龙背山的公鲁庙都有一场牛羊会,周边16个村每村供奉牛羊各一只,纪念忠简公赵鼎。不过,今年的牛羊会上,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件金丝龙袍,据了解,这件龙袍是用一公斤黄金和一公斤白银抽丝刺绣而成,总造价40多万元。完成这件金丝龙袍的,是浦江人何明园。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40万造龙袍为哪般?前胸大龙1条,10;后背大龙1条,8;领口中大龙两条,4;衣袖中大龙两条,4;其他衣边小龙六条,6;面料及绣龙袍工资,6……在公鲁庙,为忠简公绣金丝龙袍的筹资通告上,衣服的造价写得清楚明白。

这件所谓的龙袍,就是在衣服上绣了12条龙。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

在中国,龙袍有特定的含义,是专指皇帝的礼物。而且这件礼物上,一定要有十二章纹。

十二章纹,是中国帝制时代的服饰等级标志,指中国古代帝王礼服上绘绣的十二种纹饰,其名称顺序依次是:日、月、星辰、群山、龙、华虫、宗彝、藻、火、粉米、黼、黻等,通称“十二章”。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十二章的起源已经难以考证清楚。据说周朝绣日、月、星辰三章于天子的旌旗,天子的正式服装只用山、龙以下九章。东汉魏晋时期,天子用十二章,三公和诸候用山、龙以下九章,九卿用华虫以下七章。从明朝开始,皇帝用十二章,皇太子、亲王用山以下九章,亲王世子用华虫以下七章,郡王用藻以下五章,以下人等不得用章纹。清朝的章纹,则只限于用在皇帝身上。

历代十二章纹的图样基本相同。日、月各为圆形,有时附以云气纹,日为红色,月为白色。按照我国古代的神话传说,太阳中间有三足鸟,月亮中间有玉兔捣药,现存的明清时期章纹多用在日上加绣一张三足怪鸟,月中间加乡一棵桂花树和一只兔子捣药。日、月两章都织于肩部,左肩日,右肩月。

星辰一般装饰在衣领下的后肩部,其形象为三颗星(用圆点表示)或五颗星相联,表示五星联珠的意思。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山纹为山峰形象。

龙纹一般为升降两条龙,即一条龙的龙头朝上,一条龙的龙头朝下,团绕在一起。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所谓“华虫”,实际上就是雉,通俗一点讲,就是野鸡,章纹的图案一般都是画一个两只脚、正要走的样子,有漂亮的长尾羽毛。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宗彝是两只白色的杯子,里面各装一只金黄色的小动物,左边一个为蹲着坐的虎,右边为一只长尾猴,尾巴都绕过头顶,与鼻子平行了。

藻为弯曲的水藻,绿色。

火为火焰武装,火焰向右上。

粉米,白色,为一团白米。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黼”是黑白相次的斧形,刃白身黑。

“黻”是黑青相次的“亚”形。

十二章纹的位置,除了日、月、星辰比较固定外,其余九章历代差异较大,明清时期的龙纹已经变成主题纹饰,章纹自华虫以下,多附列于龙纹两旁。

以上十二种图案,各有其象征意义。按照历代注疏《周礼·春官·司服》的学者们的解释,日月星辰,“取其明也”;山,“取其人所仰”;龙,“取其能变化”;华虫,“取其文理”(即取其五彩的外貌);宗彝,取其忠孝,因有的绘成虎与猿形,虎,“取其严猛”,猿,取其“智”;藻,取其洁净;火,取其光明,粉米,取其“养人”(即取其滋养);黼,取其“割断”(做事果断之意);黻,取其“背恶向善”(见《周礼·春官·司服》贾疏)。

这十二种章纹,本来意义就很美好,再加上文人墨客的妙笔生花,就变得更加神乎其神。“初唐四杰”之的一杨炯,曾经这么写到:“夫日、月、星辰者,明光照下土地;山者,布散云雨,象圣王泽沾下人也;龙者,变化无方,象圣王应机布教也;华虫者,雉也,身被五彩,象圣王体兼文明也;宗彝者,武(唐朝人避讳虎,称武)也,以刚猛制物,再加上聪明的猴子象圣王神武定乱也;藻者,逐水上下,象圣王随代而应也;火者,陶冶熟饪,象圣王至德日新也;米者,人恃以生,象圣王物之所赖也;黼能断割,象圣王临事能决也;黻者,两已相背,象君臣可否相济也。”这么多的美德都加到皇帝身上,皇帝当然就成为了天下尽善尽美的象征。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十二章纹由来已久,大约在周代已经形成。秦汉以后,统治者为了维持封建的统治秩序,纷纷制定详细、繁琐的封建礼仪,为了说明这些封建礼仪的合理、正统,都把一些礼仪的产生时间上推至三皇五帝时代,对于十二章纹也是如此。

章服制度真正确立,是在东汉初年。东汉永平二年,孝明皇帝诏有司博采《周官》、《礼记》、《尚书》等史籍,制定了详细的祭祀服饰及朝服制度,从此确定了汉代的服制。东汉初规定:“天子、三公、九卿……祀天地明堂,皆冠旒冕,衣裳玄上纁下,乘舆备文,日月星辰十二章,三公、诸侯用山龙(以下)九章,九卿以下用华虫(以下)七章,皆备五采……”(《后汉书·舆服下》)从此以后直到明清,十二章纹作为帝王百官的服饰,一直延用了近两千年。

十二章纹之制自东汉确立之后,各朝各代都把它作为封建的舆服制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隋大业元年,炀帝诏定章服之制,并规定了十二章纹在皇帝“衮冕”上的具体位置。

唐武德四年,朝廷发布诏令,宣布车舆、服装之令,“上得兼下,下不得拟上”,违者治罪。天下只有皇帝可用十二章。

明代洪武十六年也明文规定了章服之制,皇帝衮冕“玄衣黄裳,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六章织于衣,宗彝、藻、火、粉米、黼、黻六章绣于裳”(《明史·舆服二》)。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清代皇帝朝服仍为十二章,“列十二章,日、月、星辰、山、龙、华虫、黼、黻在衣,宗彝、藻、火、粉米在裳,间以五色云”。皇帝的龙袍也“列十二章”(《清史稿·舆服》)。

“十二章纹”在清代皇袍中因所占面积相对很小,及清代帝王礼服色彩鲜艳,图案丰富,而使人们常常忽略了这拥有悠久历史、蕴含丰富的纹饰。其实,十二章纹包含了至善至美的帝德,象征皇帝是大地的主宰,其权力“如天地之大,万物涵复载之中,如日月之明,八方照临之内”。

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由于十二章纹这么好,所以到清代,只有皇帝才能穿章纹衣服,文武百官则开始穿补服。此官服之图案部分乃制衣后补缀而成,因而被称为“补服”,亦作“补袍”或“补子”,作为表官阶、明身份、别贵贱的标志。只要一望补服上的图案式样,便可知其人之品位官阶,与当今军人着装之军衔标志有异曲同工之妙。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别逗了,龙袍不是这样绣的!“十二章纹”有没有?-龙袍十二章纹样图片 https://www.bxbdf.com/a/62384.shtml

上一篇 2023-05-18 05:17:04
下一篇 2023-05-18 05:24:00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