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的探询——淮扬美食的“前世今生”-淮扬小吃都吃什么东西

日前,世界美食之都扬州宣布中国淮扬菜博物馆建成在即,引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关注。同为世界美食之都的淮安,也因淮扬菜而同享荣耀。淮扬菜究竟有何魅力,可以托举两座美食之都?

《中国淮扬菜志》一书,为我们解答了这个困惑。本书共分《沿革》《名菜》《名点》《宴·厨·店》《拾遗》5卷,全景展现404道风味名菜、323道风味小吃、148套风味名宴、388位古今名厨、365家名企名店,客观反映淮扬菜传承的历程、当下的发展、未来的愿景,是一部富有江苏特色、文化内涵、学术价值、现实意义的淮扬美食文化百科全书。

众所周知的是,1949年的“开国第一宴”,以淮扬风味菜点为主,菜品质朴、清鲜、醇和,此后的多次国宴,都曾选用淮扬菜。不仅如此,外交部驻各国的使领馆中,也一直有淮扬名厨掌勺;中外文化交流的场合里,往往都少不了淮扬菜这位舌尖上的“外交官”。

“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

春秋战国时期的南味菜肴,奠定了淮扬菜的基础。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为北上伐齐开凿邗沟沟通淮水,以此为标志,运河文化开端,奠定了淮扬菜的空间格局。秦汉时期,南北交流增多,确定了江淮地区延续至今的种植结构。及至六朝,在“饭稻羹鱼”的膳食结构基础上,从北方迁来的豪门贵胄带来的奢华之风,使得淮扬菜在崇尚清淡的基础上更为精细,淮扬菜的食风逐渐形成。

隋唐两宋时期,扬州缕子脍、苏州玲珑牡丹鮓等为淮扬菜肴赢得“东南第一佳味”“天下之至美”的美誉。

晚唐五代时期的淮扬名菜,用鲫鱼肉与鲤鱼子,裹上碧笋或菊苗做成。《清异录》云:“广陵法曹宋龟造缕子脍,其法用鲫鱼肉、鲤鱼子,以碧笋或菊苗为胎骨。”日本、韩国的生鱼片,也常用鱼子来做,其意趣与缕子脍如出一辙。

两宋时,市民阶层产生,民族融合与交流增多。此时也可被看作“顾淮扬菜的士大夫时代”,欧阳修知扬州时,首开扬州文宴先河;著名词人秦观钟情淮扬美食,并与苏轼等人多有唱和之作。

元明清时期,京杭大运河的繁荣、长江的发展以及东部临海的地理交通和商业贸易等得天独厚的条件,促进淮扬菜向四方皆宜的特色发展,并在海内外扩大影响。《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了不少今江苏地区的风土人情和饮食风貌,甚至还记载了游船宴。

近代以来,帮口兴起,淮扬菜的淮扬、金陵、苏锡、徐海四大风味由此形成。1987年以后,随着国内菜系之说的流行,淮扬菜按照其自身的风味体系,被分为淮扬、金陵、苏锡常、徐海四个地方风味。淮扬风味以扬州、淮安为中心,以大运河为主干,南至镇江,北至洪泽湖、淮河一带,东含里下河及南通等沿海地区,是淮扬菜系覆盖面积最大的地方风味。

经过漫长的酝酿与发展,淮扬菜品惊艳众人。

“软兜长鱼透骨鲜。”淮安软兜,又名软兜长鱼,成菜后鱼肉纯嫩,用筷子夹起,两端下垂,犹如小孩胸前的兜肚带,故名。古法汆制长鱼,将活长鱼用布兜扎,放入带有葱、姜、盐、醋的沸水锅内,汆至鱼身卷曲,鱼口张开时捞出,取其脊肉烹制。

与软兜长鱼合称“淮炒两峰”的是白炮虾仁。此菜烹制关键在于前期加工和用火精准。主料为洪泽湖和二河的大青虾,先将活虾浸于葱姜汁中令其饱饮,再挤虾仁。经热锅无火(或微火)炒出,虾仁洁白如珠,味极甘鲜,食之难忘。

“三禽一簋世无双,鹜套家鸭鸽内藏;层出不穷尝异味,楼头放鹤忘回乡。”淮扬三套鸭的美味,传奇至今。这道菜是淮扬厨师创作灵感与高超技艺的完美契合。这是一道冬令时菜,将家鸭、野鸭、菜鸽分别整料出骨,层层相套制成。清代的美食著作《调鼎集》中介绍:“肥家鸭去骨,板鸭亦去骨,填入家鸭肚内,蒸极烂,整供。”后改两套为三套,增加野味,蒸改炖焖,风味更胜一筹。制作时先将菜鸽焯水,之后头朝外套入野鸭腹中,在鸽鸭之间填火腿片和笋片,再入沸水焯,焯水后,同样头朝外填入家鸭腹中,两鸭之间再填火腿片与笋片,以大砂锅盛装炖焖。成品肉质酥烂,形态完整,家鸭肥嫩,野鸭鲜香,菜鸽鲜嫩。

淮扬菜用料考究,制作精细,清鲜而不寡淡,细品余味悠长,温和之中不乏新意,由此才成为“天下之至美”。

淮扬地方风味以外,金陵风味、苏锡常风味、徐海风味各具特色,《中国淮扬菜志》的《名菜》《名点》两卷,对淮扬菜的不同风味进行了细致区分和讲述;饕餮食客们不仅获得一份“江苏最全淮扬菜点食单”,更可从中意会菜肴名点背后的典故传说、美食佳话。

淮扬美食的文化密码

“春有刀鲚,夏有鮰鲥,秋有蟹鸭,冬有野蔬”,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环境,提供了丰饶的物产。尤其是湖鲜河鲜,四时节令,各有特色。苏州人口头常说“不食不时”,应季蔬食便是这润泽鱼米之乡最丰厚的馈赠。前面介绍到的白炮虾仁,正是因为原料运到北京后,青虾不够鲜活,从而错过了“开国第一宴”的亮相。

鲥鱼为长江特产,其味鲜美肥腴,其肉细嫩。清代的两淮盐政阿克当阿,在每年四月长江鲥鱼上市时,会派人乘几条小船,张网于焦山急流之中,在船上置办柴草锅釜,捕得鱼后,立即加工烹煮,待到小船回到扬州,恰好鱼熟味香。这第一口鲜,哪怕皇帝也未必品尝得到。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精细的刀工和高汤工夫为食客们提供了极致的体验。

松鼠鳜鱼和文思豆腐,是淮扬菜刀工精湛的典型代表菜品。文思豆腐制作讲究,制作时,要先将豆腐表面的老皮削去,再一刀刀地竖着切片,顺势用刀一抹,呈阶梯状,再将豆腐切成细丝,放入水中。成菜软嫩清醇、汤鲜味美、入口即化。看过《舌尖上的中国》的朋友们,一定对淮扬厨师的刀工赞不绝口。将柔软的豆腐切成发丝样的细丝,考验的不仅是手上工夫,而是心手合一的配合。普通人想要完整地将柔软脆弱的内酯豆腐从盒中取出,恐怕都不是一件容易办到的事情。《中国淮扬菜志》一书介绍了这道菜的起源,根据李斗的《扬州画舫录》和《调鼎集》的介绍,文思豆腐是清代乾隆年间一位名叫文思的僧人创制的,这“以艺体道”的精神追求,让人不禁对淮扬名厨心生赞叹。

清汤火方是淮扬菜吊汤工夫代表。清代朱彝尊的《食宪鸿秘》载有煮火腿,先蒸后烧而成,以汤汁清醇、火腿酥香著称。制作时用老母鸡加火腿脚爪煨炖成老鸡汤,经骨料、红料、白料三次吊制。火方选用金华火腿或如皋火腿的上腰峰部分,鸡清汤以火腿、鸡为主料烹制。将火方放入砂锅,竹箅垫底,加调料和清水,中火烧沸后小火焖至七成熟。晾凉后在肉面、肉皮剞方格,放入汤盘,加满清水,加绍酒,上笼蒸。换清水复蒸,滗水后换鸡清汤,重复两次,蒸至酥烂。取出火方蒸碗,滗去汤汁,放上冬菇片、冬笋片,舀入烧热的鸡清汤。

最能体现淮扬菜文化博大精深的是淮扬宴席,它成宴早、底蕴深、规格高、种类多,尤以主题鲜明、礼仪规范、馔列珍馐、风味独特著称于世,在中国宴席史上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唐代扬州在杏花时节举办过“争春宴”,欧阳修在扬州为官时,有“荷花宴”。明清时期,太湖、瘦西湖、秦淮河等地盛行船宴。清代出现了满汉全席。民国时期,南京成为中国重要的政治经济中心,淮扬风味颇为流行。此外,西游记素斋宴、红楼宴等,则是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复原、创新而成。

作为公认的极具代表性的中国文化元素之一,淮扬菜成为向世界传播美食文化的典范。《中国淮扬菜志》一书的编写,深入挖掘淮扬菜的历史文化因素,为进一步传承与发扬其中的人文价值积累了宝贵而丰富的资料。(作者系凤凰出版社编辑)

味蕾的探询——淮扬美食的“前世今生”-淮扬小吃都吃什么东西

《中国淮扬菜志》(一函五册)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味蕾的探询——淮扬美食的“前世今生”-淮扬小吃都吃什么东西 https://www.bxbdf.com/a/53117.shtml

上一篇 2023-05-14 09:38:27
下一篇 2023-05-14 09:41:34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