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贴】调研不能拿经验代替体验-调研的经验总结

  目前,各地正在密集开展调查研究工作,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沉到一线,把脉问诊、解剖麻雀。

  但某种不良倾向却足当引起重视,那就是调研还没开展,结论已有方向,按需求证有失客观。

  做好调研,当然不能脑袋空空、心中没数。从梳理调研主题的现实背景,到了解调研对象的基本情况,再到拟定调研访谈的基本框架,都是必要的案头工作。

  但做好这些准备的目的,在于让调研更易问到点子、找到症结,而不是节省力气、提早收工。

  如果自认为准备充分,还没出办公室,就有了“结论”,那么相当于将调研过程变成了找例子、找论据。

  立场先行,即便听到了多元声音,也必然是合则用、不合则弃。如此提炼出来的调研报告,大概率有失偏颇。

  “举目有风景之异,思之有今昔之叹。”新时代新征程上,我们正面临新情况新矛盾,亟须解决的一些问题比以往更复杂,“新办法不会用,老办法不管用”时而出现。

  知屋漏者在宇下,知政失者在草野。一线的 “吐槽”“差评”背后,或许就有相关部门忽视的治理短板;基层的意见建议之中,或许就蕴藏着可以药到病除的治理良策。

  这里头,很多声音不见得周全、思考不见得成熟,但去粗取精、提炼总结本就是调研者的分内之责。

  倘若先射箭、后画靶,预设结论就会屏蔽“原生态”的真知灼见,不仅浪费宝贵的工作时间,给基层和群众造成负担,更可能误导科学决策。

  这个意义上,我们呼吁广大党员干部出门调研前,应当秉持“归零”心态,善于“清空”自己。

  不可否认,很多领导干部一路从基层走来,对不少情况烂熟于心,而且站位高、能力强、知识广,更善于透过现象看本质。

  但经验不能代替体验,特别是在“知识爆炸”的今天,一个人的认知折旧率急速提高,很多时候颇有“花中不知日月短,岂料世上已千年”之感。

  既然要拜人民为师、甘当“小学生”,就得拿出谦逊姿态、好奇心态来,去搞那种不怀任何预设目的与结论的调研。相信调研中的所见所闻,总会给人意想不到的收获,灵光一闪的启发。

  调研在前,结论在后,这是客观规律,也是原则底线。真正把调查研究这一门致力于求真的学问用活用好,一定能够打捞出接地气的问题与对策,为治理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来源 :北京日报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学习贴】调研不能拿经验代替体验-调研的经验总结 https://www.bxbdf.com/a/37687.shtml

上一篇 2023-05-08 23:25:46
下一篇 2023-05-08 23:31:09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