客观地说,邓超俞白眉执导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怎么样?(你认识邓超吗)

《中国乒乓》这部电影,讲述的是从1991年世乒赛后,到1995年天津世乒赛,国家乒乓球队的四年奋斗历程。这段时光,正是中国男子乒乓球队的【至暗时刻】,正是以影片主人公为代表这代国乒人,从教练组到运动员的集体付出,才真正力挽乾坤,师徒传承,前赴后继,成就了未来三十年中国乒乓的天下无双。

所以,要选择拍摄一部反应国乒的电影,1991~1995年这段堪称黎明破晓、旭日初生的时光,也正是极有意义与价值的。

笔者还记得,自己对乒乓球的关注,始于年幼时的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然而,这届奥运会的男单决赛,甚至没有中国选手的身影,是两个老外在争夺冠军。而我们中国最好的男乒选手,在另一块场地争夺一面铜牌,让多少长辈唏嘘……

年龄增长后,查阅相关资料,才真正理解了那个时间段,中国男乓球队当时的成绩惨淡,究竟到了何等程度:

1988年汉城奥运会,乒乓球第一次被列为正式比赛项目。前一年包揽世乒赛男团/男单冠军的国乒,遭遇“黑色星期四”。1/4决赛中,世乒赛男单冠军,被瑞典队的四号男单林德爆冷;世界杯男单冠军,被匈牙利队的36岁老将克兰帕尔淘汰。最后是东道主韩国队的刘南奎与金奇泽,会师决赛,拿到奥运会男单项目的首枚金银牌。

1989年哥德堡世乒赛,国乒在男团决赛中,竟被瑞典队以5:0横扫,随后两名瑞典人,瓦尔德内尔佩尔森会师男单决赛。国乒甚至连男双与混双的金牌也都丢了,四个男子项目全军覆没,主教练下台。

1991年千叶世乒赛,国乒在1/4决赛,就被捷克斯洛伐克队2:3爆冷,排位赛又0:3不敌韩国队,仅获得第七名。瑞典人不但卫冕男团冠军,瓦尔德内尔和佩尔森再次会师男单决赛。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瓦尔德内尔和法国人盖亭会师男单决赛。和前一年一样,中国最好的选手,只获得第三名。

1993年哥德堡世乒赛,国乒在决赛1:3不敌瑞典队。这让瑞典队实现男团三连冠,成就一个“小王朝”,也是世界乒坛除中国队之外唯一的王朝球队。其领军人物瓦尔德内尔,还实现了世乒赛、世界杯、奥运会三项男单比赛的“全满贯”,是当时公认的天下第一人。

欧洲人更盛况空前地包揽了这届男单的前四名:冠军盖亭,亚军是比利时人赛弗,还有瓦尔德内尔和克罗利亚的普里莫拉茨。再加上瑞典的佩尔森、卡尔松,韩国的金泽洙和刘南奎,这些外国选手,就是国乒要面对的“群狼集团”。

1995年天津世乒赛,作为东道主的我们,面对的局面,已经是男团比赛连续三届失利,男单大赛连续五届无缘决赛……这不是历史谷底,什么是谷底?这不是至暗时刻,还有什么才算?

乒乓球是我国的“国球”,一直都是最吸引国人关注、同时也汇聚人才最多的体育项目,几乎没有之一。

中国体育的第一个世界冠军,第一个团体冠军,第一次具有统治力的“王朝球队”,都由乒乓球奠定,也在历次世界大赛中,为我们夺取了数量最多的冠军金牌。

在经济还非常落后,国力还非常薄弱时,中国乒乓就是最能传递国民自豪感、打出中国精气神的项目,“乒乓外交”,更是名垂青史。

因此,想要拍好一部乒乓球题材的电影,很难。第一,难在叙事体量上,哪怕是“至暗时刻”的这几年,值得去拍的精彩比赛也很多,一不小心就会拍成一部“乒乓比赛集锦”。第二,难在它的国民度上,所有人都知道的结局,很难让人在剧情上有惊喜感。

但看完之后,这部《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的品质却超出了我的意料之外,甚至觉得非常惊喜。

首先,《中国兵乓之绝地反击》这部影片,选材上聚焦于1993年世乒赛、1995年世乒赛的两届男团比赛,将其余比赛(奥运会、世界杯)与各单项比赛的片段都割舍了,是完全符合当时历史背景的。

在2008年奥运会男双金牌改为男团金牌之前,世乒赛的男团冠军,那座看上去沉甸甸的斯韦思林杯,才是整个男子乒坛分量最重的冠军,我们对其的重视程度,远超过任何一个单项的乒乓冠军,甚至包括单项奥运冠军。

每届国乒队的选才准备与最终目标,为的也就是夺取那座男团奖杯。

其次,这部电影虽然讲述的是中国男乒从低谷绝地反击的故事,但比起呈现最后“登上巅峰,成为大魔王”的结果,影片把更多的笔墨,放在了告诉观众“大魔王是怎样炼成”的这一过程上。

影片的角色姓名虽然全部做了虚构处理,但只要是如笔者一样关注过那段历史的朋友,都会非常轻易地分辨出他们一一对应的人物原型。

主人公戴敏佳(邓超饰演),曾经也是一名天才横溢的男乒选手,在世乒赛获得三届男团冠军,两届男单亚军,两届混双冠军,在1983年时,被印在瑞典发行的当届世乒赛的纪念邮票上。

但是,在欧洲人主导的国际乒联,一次次针对中国队打法进行各种限制的时代大背景下,24岁的他带着“没有男单世界冠军”的遗憾,早早选择了退役,并出国执教。

在意大利,他用了三年半的时间,就把一支欧洲不入流球队,带到了1989年世乒赛第七名,被誉为“意大利乒乓教父(奠基人)”,此刻他还不到30岁。

然而,祖国一声召唤,就让他放弃了意大利的5万美元年薪(1989年的5万美元!),罗马的精装公寓,带着怀孕的妻子王盈(孙俪饰演),回国执教,居住在体委大院一个十多平方米的蜗居。

影片的开局,就是戴敏佳在罗马被抢包,他报警后反而被意大利警方当成了“偷渡客”,刁难质疑,这种对中国人乃至东亚面孔明显的歧视态度,正是那个时期很多国人在欧洲的普遍遭遇。

这件事似乎与整部电影的主线叙事无关,但寥寥几笔,却立住了戴敏佳这一角色的人物动机:打心眼里,他想争一口气,这口气争的不光是乒乓赛场上的胜败,争的更是他被当成偷渡客被押在警局时,被别人踩在脚下的民族尊严。

同时,戴敏佳和王盈之间的家庭线,也让这部电影更有了一份烟火气,夫妻之间的鸡毛蒜皮让人笑出声,同时王对戴近乎无条件的支持,看的人又几乎落泪。

把“刻画人物”的重要性,置于叙事之上,是我喜欢这部电影的最大原因之一。当你真正将自己代入到角色中去时,比赛时的紧张、激动、热血,便不会因为你早知道了结果而少半分。

影片中,除了戴敏佳这位男主角以外,影片对当时男乒五虎的群像也非常好。

成为主教练之后,戴敏佳开始“全国千人选拔赛”,最终选出了一个“老幼病残”的主力五人组:

自己的亲传弟子白民和,国内第一单打,但右肩有积年老伤,刚在世乒赛发挥欠佳,连丢两局导致输球;

“沾女队的光”拿了混双冠军,纯双打选手,而且年龄偏大接近退役,已经自学英语准备出国的黄超;

脾气古怪的削球手龚枫;年仅16岁的小将董帅、侯卓翔。

戴敏佳如何把这支“残兵败将”带好,也为这部影片贡献了最多的笑点、燃点和泪点。

戴敏佳狠抓体能,严肃纪律,严禁了队员们此前的散漫作风,包括抽烟喝酒,夜间游乐晚归等损害身体状况的行为;

不惜拿唯一有世界杯男单冠军头衔的白民和开刀,一度将他开除出国家队,直到他幡然悔悟,在雨中当众检讨。

为了能和欧洲选手一样,通过先进视频技术,分析对手打法,戴敏佳在申请2万美元的经费无果后,戴敏佳就自己出面去找大款们拉赞助,被灌酒喝到回家呕吐不止,终于购置了视频分析设备。

为了知己知彼,了解欧洲顶尖选手与先进打法的动态,戴敏佳又史开先例,让现役的国家队员,去欧洲打乒乓联赛。黄昭在一次输球后,被俱乐部老板公开辱骂,小将董帅在瑞典人的俱乐部里,只能做各种杂务。

大家就这么“潜藏爪牙忍受,恰似猛虎卧荒丘”,只为一朝奋迅,猛虎下山啸山林!

1993年世乒赛,戴敏佳率队杀回决赛,但却再次折戟。瑞典队实现“三连冠”,戴敏佳功亏一篑,下课似乎已成定局?

但是,戴敏佳这两年的辛苦付出,严格治军,一心为国,不图私我,早已深深打动了从教练组到运动员的每一个人。关键时刻,是队员们纷纷投了戴敏佳一票,让他得以留任,再战两年后的天津世乒赛。

而戴敏佳也在失利后有了新的体悟,他撤掉了训练基地里,瑞典队的大幅画像,正告队员们:你们的对手不是他们,而是自己。只有战胜自己,才能赢得胜利。

一次失败,成了锻造这支球队团魂的熔炉,而这也是我眼中整部电影最燃的时刻。

影片的结局,就是那次万众瞩目的天津世乒赛了。在笔者记忆中,这也是近几十年来,国人关注度最高的一次世乒赛,几乎快要赶上了那几年奥运会的热度。人人都期盼着国兵能绝地反击,在天时地利助力下,重夺斯韦斯林杯。

决赛果然又是老对手瑞典人。这一回,双方都不再“田忌赛马”了,就是一对一,二对二,三对三的硬实力比拼!

第一局,黄超还是1:2惜败于瓦尔德内尔,第二局,白民和顶住压力拿下了佩尔森;

最关键的第三局,中国队雪藏了整整四年的“秘密武器”,削球手龚枫终于登场,人们才发现他“不止会削,更会攻”,把卡尔松完全打得找不着北,两场大比分惨败,更大大提振了士气;

第四局,瓦尔德内尔呈现了大心脏的韧性,2:1逆转胜。

第五局决胜盘来了,重压之下,输给过瑞典人太多次的黄超,和戴敏佳一样从没拿过单打世界冠军,饱受质疑的老将,终于爆发了,2场大比分横扫老对手佩尔森,为两年前的失利复仇雪耻。

胜负已定时,黄超扔掉球拍、仰卧地上,如释重负那一幕,现场满座的七千中国观众,同时间观注比赛的几亿中国观众,谁不是和他一样如释重负,欣喜若狂?

笔者正是当时的一个年幼亲历者,至今回思,依旧满心愉悦,这就是体育运动的无限魅力!

一道黎明的曙光,终于刺破了中国队的“至暗时刻”,终于一扫阴霾,重回世界巅峰!

记者发布会上,当小将侯卓翔被问及,没有出场是否遗憾时,他笑言一切才刚刚开始,影片的故事结束了,随后的历史,就是最美妙的续集:中国队包揽了全部七个项目的所有奖杯!

特别是在随后的男单比赛中,盖亭,赛弗,佩尔森、金泽洙……还有团体决赛时貌似不可战胜的瓦尔德内尔,一次接一次的落败于中国选手,中国人包揽四强,四面五星红旗在领奖台上冉冉升起,何等壮美!

两位20岁小将展开冠亚军决赛,彰显了国乒后继有人,前途无限。随后的几年,他们是世界乒坛最亮的“双子星”,相继成就了金牌大满贯的伟业。

从那时起,更是一个持续了整整二三十年的中国乒坛盛世!影片的结尾,是国乒队的冠军墙上,一代代乒乓健儿手捧奖杯,仰望国旗,笑容满面的合影留念,

一代代优秀运动员,就和影片中的“戴指导”一样,转岗教练后再创佳绩,一代代薪火相承,延续辉煌。——中国乒乓,天下无双!

整部电影,不管是叙事主线还是各种细节都有真实原型为依据,

比如“吕民和”与妻子“李凡”的相识,

比如“戴敏佳”一度危及生命的腰伤,

比如“黄超”帮对手申辩不当判罚的高尚风格,

甚至还有貌似“邓亚萍”与小“申雪”这种让体育迷会心一笑的人物彩蛋。

不得不说,邓超与俞白眉组合,确实是用极认真的态度,带着对国乒的喜爱与敬意,完成了这部极工整的作品。也不必因为六七年前的旧作,就始终对他们戴着有色眼镜,甚至看个预告片与主创名单,就轻言判定影片的质量。

在世界影坛,体育电影一直佳作层出不穷,近年来的《卡特教练》(美国),《摔跤吧爸爸》(印度),《决杀慕尼黑》(俄罗斯),都是影迷们有口皆碑的经典。

而且,瑞典、德国、韩国这些乒乓强国,早都有了自己的乒乓球电影。韩国人此前于2012年拍摄的女乒电影《朝韩梦之队》,纪念他们与朝鲜联合组队,在1991年世乒赛的胜利,一如既往地篡改历史,对邓亚萍等中国选手做了相当程度的丑化,和他们强抢中秋节、端午节、甚至中医、农历、春节的操作可以说是一脉相承。

所以,电影作为文化输出的重要载体,舆论阵地我们不去占领,心怀叵测的对手就会去抢占,这是铁一般的事实。

因此,我真心希望可以有更多的人看到这部《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甚至帮助它走向国际,让更多的电影观众,看到“中国乒乓”最真实,最动人的样子。而且,哪怕抛去这层意义来看,光看电影本身,这部影片也是近年来国内难得一见的类型佳作,有燃有笑有泪,叙事流畅,非常推荐大家走进影院看一看。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客观地说,邓超俞白眉执导的《中国乒乓之绝地反击》怎么样?(你认识邓超吗) https://www.bxbdf.com/a/29579.shtml

上一篇 2023-05-06 19:55:16
下一篇 2023-05-06 19:56:59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