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3个月国债收益率已经上升到2%的水平,而中国3个月国债收益率目前只有2.1%,两者只有不到10bp的利差。
利差一直被视为影响汇率的极其重要因素,而一国的国债收益率则是衡量该国利率水平的最重要参考指标,比如A国的国债收益率是3%,B国的国债收益率是5%,那么资本出于逐利的目的肯定会流向收益率更高的B国,结果就是A国的货币贬值,B国的货币升值。
但是现实中我们发现一个问题,一直以来中国的国债收益率往往比美债收益率要高一些,比如2016年初美国10年国债收益率是2.46%,中国的是2.9%,按照这样的利差水平,美国的资本应该是不断流向中国才对,但是为何2016年以来人民币汇率不是一路走高呢?
根本原因就是有资本管制,虽然中国国内利率水平要高一些,但在资本管制的情况下,资本流动性要差很多,即2.46%=2.9%-资本管制,大体能够保持中美间的汇率平稳。
也就是说,观察中美间利率对汇率的影响,看的主要不是两国的利率大小,主要是他们之间的利差是增大还是缩小。中美利差快速下降,甚至短端已经基本接近0状态的,那么这样的新闻肯定会受关注。
中美利差快速缩小的根本原因是两国的货币政策背道而驰,美国自2015年底开始进入加息周期,现在还在密集加息的轨道上运行,然而中国自2018年开始已经不陪美国玩了。中国国内的利率水平自2016年底以来先是上升后来是下跌。所以两国利率一升一降之间出现的结果就是中美利差缩小。

老实说,现在中美利差的不断走低,对人民币汇率确实是一大利空,但是并不见得就是致命的影响。如下图,利差与人民币汇率间的走势多数情况下是截然相关的:利差扩大,人民币贬值;利差缩小,人民币升值。

是不是觉得很奇怪?为什么会出现这么有意思的事?
根本原因在于中国利率并没有完全市场化,国内的钱是印多了还是印少了没有完全反映在利率上,比如2010年中国国内广义货币M2增速是19.70%,但当时银行间同业拆借利率也仅有2%,基本上是历史最低水平。未来人民币汇率更多地取决于美元指数以及中国央行对人民币的态度。
近期我们看到了,央行宣布将远期外汇风险准备金从0上调至20%,这是对抗人民币贬值的一个重要手段,虽然不意味着人民币马上止跌,但至少我们看到了货币当局的态度。
对于人民币汇率,我一直认为,适当的贬值并不是件坏事(当然,前提是不出现资本外流),中国目前广义货币是177万亿,几乎是GDP的两倍,市场上的钱过多没有相应的GDP作为支撑结果就是需要更多的货币政策工具维持高估的人民币汇率,一次性贬值最好,如果其他国家不反对的话。
各位,这个问题的回答就到这里,如果你想学习更多的金融知识(股市、楼市、债市、汇市),可以关注小白老师的微信公众号 :小白读财经 (ID:xiaobaiducaijing),查看更多的原创文章和原创问答。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人民币是根据什么增值或贬值的? https://www.bxbdf.com/a/23228.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