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好今天我们聊一个1月6号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开会,总结2022年的工作,部署2023年的工作。
这里面两个点,第一点就是2022年授权专利高达79.8万件、商标是617.7万件,圆满完成审查周期的压减目标任务。审查周期压减在提质增效逻辑上,现在来看,应该只是增效了没有提质。第二点是关于2023年的七大重量方面的工作内容,其中,大家关注点比较大的是关于知识产权审查授权质量和效率,这一点,有两个关键要点,第一个要点就是进一步的完善大数据人工智能基因技术的新领域、新业态的专利审查政策标准。自从2019年12月31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对于专利审查指南第六第九部分增加了第六章节,专门完善了算法和商业规则和方法的审查规定之外,持续的改善了对于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业态的审查标准,在2023年仍然要继续修订,说明整个的修改还没有到位。
在2019年之后已经开始陆陆续续的有了三次修改,再修改的话,可能是进一步放开,进一步支持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支持软件领域的专利申请。所以我一直在说软件领域的专利是一个核心内容,特别是从国家知识产权局在十四五规划里面所规定的所谓的高价值专利中,第一个战略型新兴产业里面主要的核心内容2/3强实际上还是在所谓的这个大数据人工智能、商业规则和方法相关新业态的专利上,所以大家一定要充分予以重视。
另外一个关键点就是关于实用新型正式引入明显创造性的审查,对于非正常申请逻辑。现在的整个的呼声或者说整个过去的压力还是蛮大的,在2023年里面我觉得这个非正常申请四波逻辑依然会走,但是在实用新型的整个逻辑下,可能会减少发放频次。也就是说未来在,对于专利申请数量所谓的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的质量这一块,主要的两个逻辑,发明方面:主要集中在非正常申请的逻辑上。对于实用新型,主要是在明显创造性审查的方面。实际上实用新型审查从实用新型部在2006年开始,在内部就开始讨论实用新型的审查问题到新颖性审查到现在最近一两年比较火的套路式的二十六条三款的相关的审查之外,就是最近在法律层面把实用新型的明显创造性审查提上了一个日程。在今天的会议中已经开始明确要予以落实。
实际上在上一次的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内部文件,或者对外公开文件过程中,在2023年的核心工作过程中,指出2025年之前去落实明显创造性,当时我还以为是说前面的紧锣密鼓的整个修订在实践层面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可能会延后到2025年落实。现在来看,2023年已经开始要落实了。
我再次把明显创造性审查的整个逻辑给大家做一个汇报,这是我自身的一种理解和思考,不一定准确。大家要思考:
首先第一个逻辑就是,实用新型的明显创造性审查他不是人审,也就是说在审限压力比较大、在审查员比较缺的情况下,国知局其实经常已经想了各种方式去加大审查的效能。比如说我们的保护中心实质上是审查权下放,为什么要审查权下放实际上是审查员人数不够。在2008年之后陆陆续续在北京审协之外开始在全国铺了几个审协大量的引入了审查员每个审协可能都是两三千人的编制。在这个逻辑下,我们的审查能力审查时限不断在压缩审限审查员的压力也越来越大,但是他跟不上我们申请专利的数量增加。所以说,为了进一步的提升审查的效能,开始把审查权下放到各个保护中心,各个保护中心通过初步审查之后,按照一定的标准进入到国家知识产权局的实质审查阶段之后,审查员就可以减少精力,就该授权授权,该驳回驳回。当然了因为要下放核心,主要是看在预审员的审查手里面,所以说预审的授权率相对来说比正常的预审通过率、授权率要高。
实用新型这一块,也不可能增加很多人手。但是明显创造性审查实际上是三步法对于按照我们从无效角度上去理解实用新型的创造性的审查,比发明创造性审查在整个要求上还是蛮高的。你不能再增加1万个审查员。
现在我们的实用新型的年申请量是280万件、实用新发明是140万件,实用新型是两倍发明。按照这个逻辑,按照发明的正儿八经的审可能还需要2万名审查员,发明现在都已经审查员下放了,那实用新型不可能再给你增加这么多人手,所以说实用新型审查部即使在增加明显创造性审查之后,在审查员队伍上也不会有实质性增加,可能在原有的规模上增加个百十号人或者增加个几百人上千人估计到上限了。那么这么多案子,如何去落实这个创造性审查?两个逻辑,一个逻辑就是在舆论导向或者说认知上,给社会各个主体,包括企业包括代理机构代理人,都给了一个明确的信号-实用新型不是以前那个逻辑了,你申请实用新型性要慎重,这是第一。
第二个审查逻辑应该变成了机器审查为主,也就是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们找检索文件,结合三步法实际上是有一定的套路可言,机器是可以去干这个事的。那这个机器去干之后,针对案子的对应性就比较好了,那不像现在我们在26到3款的整个的审查意见去发放或者技术问题不足还是背景技术不足实际上,大家是有诟病的。
如果说通过审查AI,这种算法找到两个对比文件,然后AI自动的进行比对自动的确定技术问题自动的确定。技术启示评价三步法,发放完之后你答复,你不管什么答复就是驳回,然后人工去判断,挑选一些运气比较好的去做一下相应的补充的人工审查,就形成了以机械审查为主,人工审查为辅的逻辑。基本上可以解决掉实用新型干掉你的整个逻辑。实用新型引入明显创造性审查表面上是说我要提高实用新型的质量,我要这个优化申请结构,提升国知局的这个管理效能,真实的目的就是把你干掉。
所以说所有的章法跟非正常申请是一样的,以干掉你为目的,想干掉你,只要逻辑上说的通只要能够让你无话可说,就OK了。所以说,对于我们申请人还是代理人、代理机构一定要正确认识,国知局在2023年引入明显创造性审查的一个大逻辑,看他和非正常申请和26条三款的审查意见,实际上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这个看起来更合理看起来,更让国知局干起来心里有底,不会引起太大的这种不依法的这么一个逻辑,给自己找了一个由头而已,仅此而已。所以说在此情况下,我可以做这么一个预判到2023年1月1号开始引入明显性创造审查之后我们到2025年12月31日,三年的时间,我们的实用新型申请量将从280万件,下降到140万件。同期,我们的发明从140万件上升到280万件,这是明显创造性审查的一个底层逻辑。不一定对,但是我们可以用时间来去验证他看我这个舆论或者理或者说猜测或者说瞎扯到底能不能落实。
那今天就这么,多感谢各位收听再见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2022年全国知识产权局局长会议纪要解读 https://www.bxbdf.com/a/21824.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