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爱莲说》?-对爱莲说的理解

如何看待《爱莲说》?-对爱莲说的理解

爱”莲“说之爱“廉”说—–为人当做”开水白菜

北梦南书

北宋著名哲学家周敦颐的《爱莲说》有一千古绝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已成为千百年来众多仁人志士明表“洁身自爱高洁人格” 托物言志的心志之说,成为众多光明洒落、襟怀坦荡、清廉自律之人所遵循的“座右铭”。

爱“莲”即爱“廉德”之修身律己。周敦颐所书《爱莲说》中以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喻君子不与世俗同流合污又不孤高自许的美德,在污浊的世间自持高洁品格和坚贞节操的思想感情,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品质及身处恶浊的环境也能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生活态度。言之有爱,必发至内心,而不从于言表,平生酷爱莲花的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可见“爱莲”之人必是洁身自爱之人,清廉自律之人,心存敬畏之人、谏言慎行之人慎独慎微之人。

爱“莲”即爱“廉德”之志洁行廉。周敦颐所书《爱莲说》中有句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庄重而又令人敬佩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比喻通达事理,行为方正,始终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高尚品德。志向高洁,行为廉洁,难在躬志笃行,不只是表达纸面上的文字,也不只是口头所发的声音,而是要内植于心、外践于行。为人之道,志洁行廉,就必须从小事细节做起,从“小微”观“大世”。拘小节,慎小事,在点滴细节中自觉加强自身修养,完善自我,真正懂得“是非明于学习、境界升于自省、名节源于修养、腐败止于正气”的道理。小事细节就是一面镜子,可观人“衣冠”,小事细节就是一把戒尺,多积尺寸之功可量“人品”。志洁行廉是明于心志,显于行为,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爱“莲”即爱“廉德”之德声远播。周敦颐所书《爱莲说》有句寄意着作者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现实生活中,每个人都有不同的喜好,也表明了每个人不同的生活态度,如陶渊明独爱菊,表明了他追求隐逸(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世人甚爱牡丹,表明了世人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而作者爱莲自持不受物欲环境影响,做到“出污泥而不染”,保持自己的高尚情操和对追名逐利、追求富贵、贪慕富贵、趋炎附势的世风的鄙弃,做人应如周敦颐“洁身自好,不摹名利、自持清廉”,时刻审视自己的内心,在欲望面前不放纵,在是非面前常自省,慎权、慎独、慎微、慎友,因为权与责、得与失、顺与逆、苦与乐皆在一念之间。

我一直把爱“莲”比做一种境界叫“开水白菜”,以最朴素平凡的面目示人,却有着丰富与厚重的内涵。这种“淡”,不是寡淡苍白,而是洗尽铅华后真醇之味道,这种“淡”不是贫乏空洞,而是繁华落尽之后的简约之风。“爱莲”之人便是“开水白菜”的境界,自我内心无旁骛,自持清白了一生。愿天下之人做人、从业、谋事都要“堂堂正正、清清白白,扎扎实实”,拥有不畏物欲所惑的人格魅力

免责声明:文章内容来自互联网,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真实性请自行鉴别,本站不承担任何责任,如有侵权等情况,请与本站联系删除。
转载请注明出处:如何看待《爱莲说》?-对爱莲说的理解 https://www.bxbdf.com/a/174019.shtml

上一篇 2024-03-21 04:59:11
下一篇 2024-03-21 05:24:10

猜你喜欢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件:362039258#qq.com(把#换成@)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10:30-16:30,节假日休息。